琉球与福州的国际化人民资讯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本文来源:福州日报」

明代之前,琉球颇为贫穷,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琉球“地无货殖,故商贾不通”。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遣使赴琉球诏告即位建元一事,当时统治琉球的是中山王国,中山王察度于是派遣其弟泰期来中国朝贡,琉球正式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泰期初次来中国朝贡登陆的就是福州港,而不是设立市舶司的泉州港。

琉球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在与中国进行朝贡时,贡品多购买自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入贡的目的在于“欲贸中国之货以专外夷之利”。很明显,琉球想通过与中国的朝贡关系来垄断海禁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转地和第三方。为方便与琉球的朝贡贸易,明朝成化八年(),明王朝将福建的市舶司由泉州迁往福州。清朝建立后,琉球继续成为清王朝的藩属国,一直到年被日本吞并。在与中国前后数百年的朝贡关系中,无论中国官方是否开放海禁,中琉两国贸易几乎从未断绝,琉球在他国采买贡品,从客观上发展了中国与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从贡品的构成就可以窥见一斑,据册封使陈侃记载,琉球的贡品当中,马匹、硫磺、磨刀石、牛皮等都产自琉球本土,其他贡物比如苏木、胡椒、折子扇等都来自暹罗、日本等国,所谓的折子扇,实际上就是倭扇。

除了进贡的物品多来自其他国家,琉球商人还利用来中国朝贡的机会,将购买自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商品带到福州进行贸易。琉球国进贡使臣和商人来到福州后,一般会居住在柔远驿(今福州市台江区琯后街21号),琉球商人就地与中国民众进行交易,商品包括南洋的苏木、胡椒,同时,琉球商人还会在福州就地采买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然后运至南洋进行交易。琉球人喜欢喝花茶,福州因为盛产花茶一度成为重要货源供应地。明朝除了洪武初年以及明朝末年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清朝亦是如此。琉球实质上就充当了海禁时期中国对外交流和贸易的窗口。由于琉球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多在福州进行,对当时福州的国际化影响很大,据时人记载,琉球商人聚集的台江河口一带,其地繁华殷盛,曾为全城之最。

明清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琉球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留学生,除了少部分进入北京的国子监学习外,大部分留在了福州。在京城的琉球留学生被称为“官生”,在福州的留学生则被称为“勤学”。

在福州的琉球留学生一边学习儒家的思想文化,一边学习专业技能,同时还担任翻译职能。在福州学习期间,这些留学生留下了很多文字,并将儒家文化中的政治、伦理思想带回了琉球,对琉球的政治、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勤学生程顺参照中国的官制,对琉球的中山王府官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程顺则师从福州的朱子学家陈元辅,陈元辅的很多治国思想被程顺则吸收,最终影响琉球的政治与社会。福州的琉球留学生留下来的文字中经常会提到一位被称为“郑夫子”的大儒,即福州名士郑虞臣。郑虞臣长期与琉球勤学生保持通信,也深刻影响了当时勤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体制的认识。除此之外,福州的勤学生还将福州很多农业、手工业和艺术方面的技艺带回琉球,比如福州的制茶技术、番薯栽培方法、造船术、漆器制造术等。因为琉球与日本的地理关系,福州的很多手工业技术也以琉球为中间桥梁传播到了日本。

历史上福州的国际化,琉球的作用不可替代,也绕不开。冲绳的那霸现在还是福州的友好城市,这与历史上琉球和福州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大关系。

(全文共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syxx/12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