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人们为何不直接蒸馒头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也就意味着离除夕夜只剩短短两天的时间了。所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说是非常的忙碌。同时民间在这一天也有着很多的讲究和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地的腊月二十八都是怎样度过的?

”二十八,把面发“

在这一天,大家一般都会先发面,然后等到第二天除夕,蒸一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全家人一起享用。但是尽管有蒸馒头的说法,可是并不是每个地区的人都会吃馒头。像是根据俗语“糕儿馍馍两箩筐的说法“,太原人往往还会在这天弄米糕,然后在除夕夜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享用,至于没吃完的则会放在冰箱,留到正月慢慢吃。河北人虽然也会蒸馒头,但是却不是白面馒头,他们往往会放一些红枣葡萄干在里面,弄成各式各样的花样。并且他们那里不叫“蒸馍馍”而是叫“蒸枣花”。一般是用作祭祀的贡品而不是留给自己吃的。河南人在这一天,除了和面准备蒸馍馍以外,他们还会“炸圪塔”。就是把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的酥酥脆脆的。

炸圪塔

至于为何二十八发好面到二十九才享用?则是因为过去的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人们用的都是纯碱所以往往要到第二天才能发好面,至于为何非要二十九吃?则是因为有些年份二十九是除夕夜,人们肯定要当作年夜饭享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说法。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都会现蒸先吃,所以这个民谣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了。

不过无论是何时发面,何时享用?所代表的寓意都是亘古不变的。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能像蒸馒头一样蒸蒸日上。

蒸馒头

贴窗花来源及寓意

除了上面所说的发面外,人们在这一天还会把屋子里的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窗花。这个习俗最早是在宋朝和元朝期间广为流传的,那时候人们剪的内容往往都是与农业息息相关,比如说是耕田或者是纺织。又或是剪一些比较喜气的东西,比如说像喜鹊呀鸳鸯这些寓意吉祥的动物贴在自家的窗户上。这种习俗一来是为了烘托节日气氛,让人们看见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心情。二来则是希望用这些吉祥物件能给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不同地区的贴窗花

贴窗花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也是有着不一样的讲究。这个习俗主要是在陕北一些地区比较隆重。通常在陕西关东一些地区则会在前一天老一辈教小一辈一起剪窗花,然后第二天贴在自家窑洞的窗户上。如果这一天外面下雪的话,红色的剪纸在白雪的映衬下则会变得格外的好看。另外陕西人民剪的窗花一般都是以家禽为主,这也代表了他们朴实的性格特点。但是这个习俗一般只在一些北方地区比较流行,在一些南方地区则不会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往往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贴窗花”。所以他们在这一天不贴窗花而是会掸灰尘,寓意把家里这一年的烦恼、倒霉都能统统掸走。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蕴含的寓意却都是一样的。

贴窗花

结语

总之我们从这些习俗中,除了能够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祝愿外。还能够发现他们的心灵手巧和朴实无华的性格。最后想问大家一下,在你们那里这一天都有着怎样的习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syxx/1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