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冬至,为啥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还有啥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zlniupixuan120.net/

本月22日就是冬季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古代人对这个节气非常重视,很多朝代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关于冬至,还有一些有趣的老民俗,即将被人遗忘,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些老民俗是什么呢?你那里还有哪些老民俗?

那时冬至大如年

古代人对冬至的重视,一是因为殷周时把冬至的前一天作为“岁终”,相当于除夕;秦代又改冬至为岁首,相当于大年初一。

后来虽然年节被改了时间,但人们对冬至的重视却丝毫未减,民间也一直有“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的说法。

另外一个原因是,冬至这天是太阳回返的始点,也是太阳高度回升、白天变长的起点,古人认为这代表着太阳的“新生”,是大地进入新循环的标志。

班固在《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不少古籍中也有关于冬至“欢度节日”的记载,也都与“阳气起”有关。那时冬至的庆典非常隆重,通常要全民参加、持续三到五天才结束。

清代文人徐士鋐在他的《吴中竹枝词》中写:相对冬至大如年,贺年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说冬至这天,小辈要向长辈拜节,大人们则互相祝贺,称为“贺冬”或“做节”。大街上“?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相当热闹。

古代冬至有不少有意思的习俗,有些现在依然流行,还有一些正慢慢被人遗忘。

冬至三大民俗

1·冬至祭祀、祭祖

从周代开始,冬至的礼仪中一直都有祭祀活动的规定。京城天坛里的寰丘就是明清时冬至祭天的场所,旁边还有一处“牺牲所”,专门喂养祭天所需的牲畜。

那时候的人们认为日月食、地动、流星、疫病、旱涝灾害,以及夏日霜雹、冬雷阵阵等现象是上天的惩罚,是因为有人违反了“天意”,或者犯了大错等。

所以被称“天之子”的皇上,就要在冬至这天公开承认自己有过错,希望以此减轻上天的“愤怒”和惩罚,再降福佑于天下苍生。

宋代《东京梦华录》中载,皇帝祭天仪式要提前三天开始准备,冬至当天三更时开始,前后需要持续五天左右。

参与祭天仪式的人多而虔诚,古籍中称“外内数十万众肃然,惟闻轻风环佩之声”。

明清时期冬至的活动基本相同,只是没有了当初的热闹。到民国初期,这种民俗还在进行。

冬至朝廷要祭天,民间也要祭祖。祭祖时主要是向祖先汇报收成,祈求保佑等,一般在祠堂或祖坟前举行,全族人都要参加。结束后是聚餐,如果此时有人外出未归,也要留出空座、摆上碗筷,相当庄重。

2·冬至吃馄饨、饺子

大约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西汉《方言》中说,饼谓之饨......或谓之馄。相传这种习俗源于《庄子》中“混沌”的传说:

远古时南帝为倏,北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混沌没有面目五官,倏和忽就想帮他凿出五官七窍来,谁知竟害了他。

原来,混沌象征黑暗、寒冷和愚昧,而眼耳口鼻则象征智慧和希望。黑暗退去、光明回归,正像冬至这天黑夜对白昼的让位。

为了纪念混沌退却,希望大地永远充满阳光和希望,人们就在冬至这天吃馄饨(谐音混沌),馄饨的形状也像“混沌”一样没有面目。

宋代时流行冬至吃百味馄饨,明清时代,民间又出现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不过也有地方把馄饨换成饺子,形状和馄饨近似。

不过也有传说吃饺子的习俗,与医圣张仲景用“驱寒矫耳汤”医人伤寒的典故相关,民间也有“冬至饺子不冻耳”的谚语。

3·冬至数九、送鞋、占子

古人认为冬至是大地阳气开始回升的时候,而九又是最大的“阳数”。所以就用数九来消寒待春,民间至今依然有冬至“提冬数九”的习俗。

民间“数九”多用“九九消寒图(文)”,比如画一棵梅花树,树有九花、花有九瓣,花瓣处为空。从冬至开始,每天涂填一瓣,等全部涂满就开始春耕。

《帝京景物图》中还记载了另外一种消塞图,图中画有“九九圈”或消寒歌,人们每天在相应的位置填充颜色,标出当天晴、阴、雪、雨等天气情况。

当然民间还有以“九笔九字”图来数九的,比如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庭院春幽挟卷草重茵”等句子或对联每天描充,用文雅的方式数着日子等待春天。

在古代冬至节礼中,还有给长辈“奉鞋袜”的习俗。像三国曹植的《冬至献祙履表》中,就记录有当时奉献的鞋袜等“贡品”。唐代古籍中也有“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的记载。

除了这些之外,古代的新婚家庭还会在冬至“占子”:人们把一盘汤圆倒进容器里,每次抓出两个。如果最后剩下一个就代表会生儿子,剩下两个就生女儿。

也有人把汤圆放在火上烤,如果“胀而不破”就生儿子,否则就是女儿,全家人在一片欢笑声中度过冬至佳节

正因为古代人对冬至的重视,才有了这很多有趣的民俗,但遗憾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写出。

有人说“历史是我们的根”,那么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民俗,是不是也能算作一种“根”呢?如果再也没有人记得,会不会也是一种悲哀?

冬至马上就到了,你那里还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呢?#十二月打卡挑战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