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国公使抵达京城后,需要按照既定的朝贡程序和相关的礼仪来移交贡品,觐见皇帝,接受明廷的赏赐。明代朝贡国所进的贡品种类繁多,大多以本国的土产为主,也有少量的舶来品。
由于明朝的朝贡国有50多个,所以下面我主要说一下朝鲜与日本所进的贡品。朝鲜的贡品主要是:金银器皿、螺钿梳函、白棉绸、各色苎布、龙文帘席、各色细花席、豹皮、黄毛笔、白棉纸、人参、种马;日本的贡品主要是:马、盔、铠、剑、腰刀、枪、涂金光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洒金手箱、描金粉匣,描金笔匣,抹金铜提铫、洒金木铫角盥、贴金扇、水晶数珠、硫磺、苏木、牛皮等。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贡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他国家的贡品也是各有特色。
贡品主要包括香料、药材、漆器、纺织品、金银器皿、玻璃器皿、军用品、手工业原料、珍宝异物、珍禽异兽等,现在还有黑奴。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贡品,即向朝廷呈现的所谓“正贡”,只占所有供品的很小一部分。其余的都是随贡物品,这些才是明代朝贡贸易的主要商品,通过在明朝的贸易来换取银钱与中国的物品,导致明代朝贡贸易空前繁荣。
从明朝统治者对贡品的态度、贡品的种类及其用途可以看出:首先,接受四夷外国朝觐,是君臣主从关系的象征,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至于贡物的多寡,往往在所不论;其次,在人们的印象中,贡物大多是奇珍异宝、珍禽异兽,来满足明朝上层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要;再者,明代前期,除海外国家频频进献贡品以外,明朝政府还从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中获取了大量的海外物品。
那么多的贡品,堆积如山,除了供皇宫内院消费外,还到哪儿去了呢?一是用于文武百官的赏赐,在明朝前期,用海外贡物来赏赐群臣是普遍的现象;二是用于抵扣俸禄,主要实行于永乐末年到成化初年。比如说由于府库中所存的胡椒等供物过剩,明朝就以胡椒来折算成官员的俸禄,分发给他们。
当然任何事情都奉行有来有往,与四夷外国称臣纳贡相对应的是,明朝政府在贡物的回赐以及对朝贡国国王使臣的赏赐等方面也有一套相关的制度。虽然理想是,贡品与回赐的物品比价大致相当,但是大多数是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这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大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