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劳民伤财的古代贡品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中,凡一方之土特产,要将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纳,供皇族使用,称之为贡赋。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下之所供为贡,上之所取为赋。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这种制度始于夏代,泱泱中华地大物博,历代贡赋自当不少。

古代的贡品,基本上都是各地的稀罕珍贵、久负盛名的特产。贡品和贡品文化,在有着朝贡体系的中国古代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某些事件来看,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势。尽管那些珍奇稀有,锦衣玉服都极尽其奢,华彩夺目,然而掩藏于背后的却是穷苦百姓们的血泪史。

明清两朝,皇宫中流行「鲥鱼宴」,鲥鱼的运送过程堪称人力物力的极大耗费。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为保持新鲜,在南京设有专门的冰窖临时贮存。然后,快马加运,运送途中每三十里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悬灯,送鱼人途中不准停留吃饭,只吃鸡蛋、酒和冰水,三千里之遥的路程要求三日必达,其难度可谓极其之大。直到康熙年间,有地方官上书圣祖,康熙不忍如此劳民伤财,才下令「永免进贡」。

而历史上最著名的贡品或许就是岭南的佳荔了吧。杜牧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因为这一句诗,后世竟有人把她和「烽火戏诸侯」的褒姒相提并论,作为「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荔枝和鲥鱼一样,都是对保鲜要求极高的贡品,时间一长就容易变质,唐明皇为了给宠爱的杨贵妃送荔枝,也专门设了驿站,用接力的方式把荔枝送进宫中。这件事和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一起,都成为了后来几乎推翻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的间接原因。

苏东坡发配岭南后写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成了直到现在依然颇具号召力的金字招牌。岭南荔枝后来又变成了北宋皇帝的「宫廷特供」。奸臣蔡京为讨徽宗的欢心,将在家乡仙游枫亭时甄选荔枝栽于瓦瓮中,用海船直接送往汴京,大喜的徽宗也为荔枝写下了「玉液下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这样的诗句。

北宋的皇帝不光喜欢吃荔枝,花也是其掌中之喜。鄢陵蜡梅不幸被皇帝们称为「国色天香,天下第一花」,于是整个鄢陵地方的百姓们就得好好种梅花,想偷着种点番薯都没有地方。于是被修剪成屏风模样的鄢陵蜡梅背后,掩藏着的却是无数普通百姓青黄不接的一年又一年。

到了明朝,依然有把花作为特产的传统。高淳的桂花就曾被皇上看中选作贡品,然而当地的花农们还没来得及庆祝,就被那些采花的官兵踩坏了一村的庄稼。后来有尚书为民请命,朱元璋也同意罢免了这项贡品。于是有诗赞曰:圣主当阳万象新,敷天草木亦归仁。中山地接南都胜,下邑花分上苑春。共讶秋香开五色,宁知淑气转三辰……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1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