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农村大爷捡木头玩40年,失去两根手指

一根烂木头也能“玩”出花。

在济南,有这样一位农村大爷,从20岁开始,跟着父亲“玩”了40多年木头。

当别人的年轻人都出去疯玩时,他只能坐在家里,对着一根根木头挥刀,枯燥且乏味。

几十年的时间里,大爷经常捡来外面的木头,无论是刮到的树,还是别人家的“烧火棍”,只要看上,大爷都会捡回家。

在一次刨木头时,他还因意外失去了两根手指,从此不再灵活,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手中的这些木头。

最终,在大爷的努力下,一根根其貌不扬的木头开出了“花”,实现了真正的枯木逢春,大爷也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师。

那么,这个大爷为何会与木头结缘,他用木头做的又是什么东西?

小农村藏大人物

大爷名叫李树忠,已经年过七旬了,是济南市长清区焦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在农村,像李大爷这样的年纪,基本已经不用干活了,每天就是遛弯、下象棋,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但李大爷不同,依旧每天拿着一把小刀,在木头上刻着东西,上下翻飞之间,一件精美的作品就出现了。

原来李大爷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村民,还是非遗传承大师,他传承的,正是自己家流传下来的木匠非遗手艺。

这项手艺在李大爷手中已经40多年了,他所做的东西,很多人都见过,称呼也不一样,在李大爷嘴里,他的作品叫“寿杖”。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家族中有声望的老者手里会拿一根“木杖”,看谁不顺眼就敲谁,仿佛是身份的象征。

实际上,这种东西就是“寿杖”,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就是老人手中用来支撑身体的拐棍。

但是李大爷做的东西,可不是普通的拐棍,而是需要费大力气,大心血的,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如果在古代,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贡品。

“杖”自古以来就有,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开始使用寿杖了,但古人比较文雅,称其为“扶老”,意为搀扶老人的意思。

随着历史的发展,寿杖逐渐有了其他称呼,比如说“手杖”、“拐杖”,小小的一根寿杖,代表的其实是古人尊老崇寿的文化

东汉明帝时期,70岁以上的老人,会受到汉明帝接待,宴会结束后,会获赠寿杖供他们出行或保健使用。

李树忠做的这些寿杖,同样不仅有支撑作用,也有很大的保健作用,经常用寿杖,对老人的身体有不少益处。

既能观赏还能健身

李大爷早期做寿杖,喜欢捡一些东西来练手,烧火的木柴、腐朽的家具、烂掉的树根,都是李大爷眼中的宝贝。

在这些木头上雕刻,基本没什么成本,到了后来,李大爷技术成熟后,才开始用专门的材料制作寿杖。

而他制作出来的寿杖,不仅美观,而且还有着强健身体的作用,因为他用的寿杖材料都是花椒木。

这也是李大爷家乡盛产的木材,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老人经常接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冬天,如果老人手脚经常冰冷麻木,寿杖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来花椒木就有祛除风寒、风湿的作用。

如果有的老年人腿疼麻痹,也可以用寿杖轻轻敲打,慢慢将经络疏通后,可以有效的缓解腿麻之感。

而且花椒木色泽鲜亮,带有赏心悦目之感,看久了能让人宁心静气,让老人保持一个好心情。

一根好的寿杖,一般要采用生长5-8年左右的野生花椒木做主干,经过几十道手工流程的打磨,才能最终做成兼具自然和人工之美的好寿杖。

木匠世家

在长清区,李大爷是十里八乡的名人,由于雕刻寿杖的精湛技艺,被称为“刻寿杖第一把刀”。

他刻寿杖的技艺,起源自他的曾祖父李珠,却传承自李珠的儿子李青幼。

据传,李珠年老的时候腿脚不便,时常需要人搀扶走路,后来,他便采用当地的花椒木,给自己做了一根拐杖,用来辅助行走。

李青幼看见后,觉得这门手艺能帮助老人,而且他受到李珠的影响,十分喜欢木工活,尤其爱雕刻。

于是他就在制作拐杖的同时,想办法在上面雕刻上精美的图案,一次,李青幼看见了图画中的南极仙翁,这是百姓口中的“寿星”。

他将其形象雕刻在拐杖上送给父亲,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找李青幼寻求这种拐杖,用来祝福长辈,慢慢的“寿杖”就流传开来。

到了李树忠这一带,李家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寿杖”家族,从他20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寿杖,成为了寿杖的第四代传承人。

从小,李树忠就经常听到祖父和父亲叮叮当当的刀凿声,启蒙了他对制作寿杖的好奇心,也正是童年的经历,让他一直坚持到了花甲之年。

残缺之躯也要传承技艺

年幼的李树忠掌握技艺并不深,只能捡一些费木头练手,但即便这样,他也做出来很多好作品。

其中最让他骄傲的,就是名为“九龙一凤”的作品,这是李树忠用树干刻成的,这截树干被龙卷风刮到,让他捡了回来。

在他的院子里,还有用柴火做成的山水浮雕、八大童子等木刻,同样十分精美,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做寿杖时,李树忠更加认真,从取材、选料、备料,到画样、粗雕、细雕,以及最后的抛光,李树忠都一丝不苟。

雕刻时,李树忠采用铡刀、斜刀、直刀、两面刀等4种刀法,使一根寿杖呈现不同的立体样子,让上面的图画显得栩栩如生。

几十年来,李树忠做出了上万根寿杖,经常一雕就是一天,家里的“中华第一杖”,一人高,碗口粗,更是足足做了半年。

做寿杖这些年里,李树忠也遇到了意外,一次刨木头时,不小心削断了两根手指,那段时间,他拿不动锤子、拿不稳刀,什么都做不了。

但他没有放弃,用加倍的力气去雕刻,坚持一段时间后,终于找回了曾经的感觉,他觉得,做寿杖是一门传承,不能在他这里断了。

结语

木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在李树忠的巧手中变得不平凡,在他千锤万刀的雕刻下,木头仿佛有了生命。

一凿一刻刀,一划一人生,几十年的雕刻,早已将李树忠和寿杖联系在一起。

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前半生磨练技术,雕刻出最好的寿杖,后半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个优秀的传承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当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sydt/13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