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你可能就看

年3月,刚刚完成了《大开眼戒》的拍摄和剪辑的库布里克,在英国去世,享年70岁。去世之前,他和华纳兄弟的公司高管,以及主演妮可·基德曼和汤姆·克鲁斯一起观看了成片。他坚称这是自己迄今最好的一部作品。但是,电影上映后收到的评论褒贬不一。不少知名的影评人给电影打了出奇的低分,认为这部电影不过是一部猎奇的情欲片,其中的意象和手法已经大大过时,毫无新意,库布里克江郎才尽。

时间往前拨到年。在库布里克生前一直作为父亲的左臂右膀工作的薇薇安·库布里克在推特上异常活跃。她的推特名称是“当选总统薇薇安·库布里克”——这个头衔是特朗普支持者们在媒体宣布拜登胜选以后纷纷自行更改以示抗议媒体干涉选举的举动。薇薇安是坚定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支持者,而她多次在推文中表达对“世界新秩序”的抵制和厌恶。

薇薇安宣布离开将特朗普账号查封的推特

而当认定美国登月是造假的人当中有人提出,登月的影片是库布里克协助美国政府拍摄完成的——很可能是因为库布里克拍摄了《二零零一太空漫游》——薇薇安对此的回应颇耐人寻味。她说:“我非常清楚政府,情报机构,银行家和军事系统操控现实的的可怕行径;但是声称登月影片是我父亲拍摄的?我不能理解!为何会有人认为他那样的人类的维护者,会行如此背叛之事?”

这个声明,读起来差不多像是:“我相信登月系造假,但我父亲没份参与。”

时间拨回到年8月。卷入震惊了欧美的组织未成年少女卖淫的神秘的华尔街大鳄爱泼斯坦被宣布在狱中自杀。出身平凡,没有学历,却突然成为顶级富豪的犹太人,用来举行淫乱派对的海岛,叫“洛丽塔”号的私人飞机,航班上搭载过的顶级政要,欧洲王室和科技大佬名单……每一个披露出来的情节,都深深地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在这个因为政治种族文化问题割裂到几近内战边缘的国家,爱泼斯坦不可能死于自杀,可能是全民唯一的共识。

数学物理学家出身的对冲基金经理埃里克·韦恩斯坦(EricWeinstein)在自己的网络谈话节目中回顾过和爱泼斯坦的唯一一次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见面:

他进入位于曼哈顿上东区的豪宅中后,被要求在一个会客厅等待。等待的过程中,他的目光被对面墙上非常瞩目的一幅艺术装置吸引,于是他走上前观看。马上他就发现,这个艺术装置上有一个对准自己的针孔摄像头。韦恩斯坦直觉感到,把这个摄像头放置得半隐蔽半醒目的人可能是故意想让他发现自己正在被监视。就在这个时候,像是有人掐准了时间点一样,他来不及多对这个刚发现的摄像头的目的进行思考,就被请进了另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中间有一张很大的桌子。硕大的桌子上的桌布,居然是一面美国国旗。韦恩斯坦回忆说,这让自己面前的桌子看起来非常像一口棺材。然后爱泼斯坦从另一个房间走了进来,身边跟着一个二十刚刚出头,非常有吸引力的年轻女子。

韦恩斯坦回忆说,爱泼斯坦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超现实的英俊感。他和韦恩斯坦的整个对话过程里面,这名年轻女子一直坐在爱泼斯坦的腿上,不时地和爱泼斯坦嬉笑打闹。爱泼斯坦的对话不着边际,有些和科学的发展有关,有些纯粹是为了挑衅而提问。最后韦恩斯坦感到非常几近恼火崩溃。结束会面走出爱泼斯坦的家门口,他感到后背发毛,寒意升起。他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觉得我刚刚见到了不圣洁之物。”

在这之后,韦恩斯坦相信爱泼斯坦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某些,或者某一些国家的情报机构为了开展工作而树立的人设。这能解释为什么包括霍金在内的顶尖科学家频繁搭乘洛丽塔号航班——总不会有人以为霍金频繁参与未成年少女淫乱派对吧?——也才能解释爱泼斯坦为什么会对韦恩斯坦这样一个身在金融界但还在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感到兴趣。

"(爱泼斯坦)是一次(多个)政府知情的行动。”

这个会面过程,难道不像一部原汁原味的库布里克电影吗?韦恩斯坦像极了《大开眼界》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角色,纽约的名医生比尔·哈福德(BillHarford):一名有意无意在引导中窥探到了精英秘密结社的仪式,并正在被考虑吸纳入会的社会中上产。

让我们把目光对准差一点点就是一部未完成作品的《大开眼戒》。

电影的开篇,是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爱丽丝·哈福德在自己纽约的家中对镜穿衣,准备和丈夫出席一次圣诞晚宴。观众的目光随着偷窥一般的镜头对准了爱丽丝一度全裸的背部,十几秒后,镜头转黑,揭示了全片的主题:想要一窥社会真正的权力结构的禁忌和秘密,但终究还是选择视而不见的大众。

库布里克的电影以每一个细节都特有所指著称。图中的两根在纽约中产住宅中非常不常见的柱子,当然不是随意放置在那里的。作为资深阴谋论爱好者的库布里克,其实是把共济会的标致打在了观众眼前。

共济会的标志之一:《旧约》中记载的位于所罗门王宫殿中的波阿斯和雅芹之柱

哈福德夫妇来到舞会现场。舞会的入口处,有一个巨大的圣诞雪花装置,是一个倒立的八芒星。倒五芒星是西方邪典和神秘仪式中的邪恶的象征,最早出现在19世纪神秘主义作家éliphasLéviZahed的记述中。在上世纪60年代,倒五芒星被撒旦教的创始人征用,成为撒旦教的标志之一。

左:舞会入场处的倒八芒星右:撒旦教的标志倒五芒星

撒旦教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教义都并不认为自己创立这个宗教的目的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他们自认为是无神论者,而撒旦在他们心目中并非魔鬼,而是个人主义和启蒙的象征——这一点也许是借鉴了另一个历史更悠久的秘密结社组织光明会(又称光照会)的理念:光照即启蒙,光照会会员,意味受到启蒙,脱离宗教禁锢的人。撒旦教的创始人也并不主张将撒旦作为神灵而祭拜,但创始人崇尚净化性、接近催眠术的神秘体验,崇尚魔法(magic),并将早期参与仪式的成员称为圈子(circle)。

舞会上,爱丽丝被一位充满魅力的匈牙利贵族引诱——从这里开始,库布里克就在暗示这个精英组织的国际背景和贵族背景。这位匈牙利人和爱丽丝从引用拉丁语诗人奥维德的《爱的艺术》开始,探讨了发生关系的可能性。虽然爱丽丝最终拒绝了,但镜头没有吝啬表现她的被诱惑。在随后的舞蹈中,两人的调情,一直在围绕婚姻的忠诚的问题展开。

与其同时,比尔也陷入了情欲的诱惑中,和两个妙龄女郎调情。其中一个人说她姓温莎(Windsor)——库布里克基本上是等于把英国王室的影像打到了公屏上。虽然欧洲王室的荒淫在历史上从来不乏八卦和正史的印证,但公众还是震惊于安德鲁王子在与爱泼斯坦丑闻的直接牵连,不敢相信王子是一名捕猎未成年少女的性犯罪。

比尔还发现聚会上演奏钢琴的人是他读医学院时的同学,尼克·南丁格尔。尼克没有完成医学院的学业,而是成为了一名四处接活儿的钢琴师。尼克在看似不经意间告诉了比尔自己常驻的酒吧的名字和地址。

两名女子告诉比尔,他的愿望都会在”彩虹的尽头”处实现。就在比尔想要进一步探询关于“彩虹尽头”的真相时,聚会的主人齐格勒先生派人召见比尔到他二楼的房间。比尔在那里见到了衣冠不整的齐格勒和一名赤身裸体躺在沙发上的年轻女子。

女子昏迷不醒的姿势(上)和房间墙壁上的画(下)一模一样

齐格勒说该女子嗑药过量昏迷,请求身为医生的比尔的帮助。通过导演的种种暗示,观众其实不难想到,这是主人对比尔的一次入会资格考试。在比尔的帮助下,女子恢复了意识。

聚会结束后,爱丽斯和比尔就舞会上发生的事发生了争吵,互相质疑对方对自己的忠诚的基础。争吵之中,爱丽斯向比尔透露了自己曾经想要跟一名度假途中只见过一面的海军军官私奔的想法。比尔震惊而不知所谓。

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圣诞彩灯

《大开眼戒》的绝对主角,或许不是汤姆·克鲁斯也不是妮可·基德曼,而是无处不在的圣诞彩灯。彩灯的密集出镜到了可以引发PTSD的程度,而在其中或许是库布里克的嘲讽:在一个圣诞节不过是一次巨型年终全世界商业促销的世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忠诚,不过是后现代的人拼命想要抓住的幻影。上帝已死,世界上不再有圣洁之物,宗教节日的宗教目的被隐藏,节日不过是物欲和情欲的横流迷乱——一如中国的城市一到节日就是礼品销售和开房的高峰期。城市中一对光鲜的上中产夫妇无法在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找到价值和确认,是常态而不是例外。爱丽丝在舞会上遇到的匈牙利人说:“你知道女子为什么急于结婚吗?因为那样她们才能名正言顺地失去童贞,然后毫无顾忌地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发生关系。"——安娜·卡列宁娜要是生在现代,根本无需在挣扎中失去自己的性命。我认为库布里克在构造这个故事的时候,心中未必没有掠过《安娜·卡列宁娜》的影子:一个现代名医的地位和彼时的贵族卡列宁大致相当;安娜和爱丽丝都只有一个孩子;她们的出轨或性幻想对象,都是军官。在没有道德禁忌的现代社会,又是什么让爱丽丝没有离开婚姻去追逐自己的快乐呢?

面对妻子不忠的欲望不知所谓的比尔接到了电话,说自己曾经的一位病人去世。他决定前去探望。在对病人的女儿致以哀悼的时候,比尔却突如其地收到了这名女子的表白:她虽然有未婚夫,但是她一直以来都爱着比尔。

比尔对婚姻的信仰受到了双倍的冲击:所有在婚姻(或者准婚姻)这个围城中的人,都似乎在惦记着自己的伴侣以外的人。现代人应该问的问题或许应该是:我们为什么要固守着婚姻的形式不放?而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出轨?就像李银河提出来的那样,“婚姻制度终将消亡。”李银河当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这个理论的社会学家,她只是勤奋地搬运着西方学术界最时髦的社会学理论,认定这些理论是新世纪的全人类真理和大预言。

事实上,随着电影继续推进,我们发现从病人家中出来的比尔在大街上游荡的时候,被一名妓女搭讪,来到了她的公寓中进行性交易。而这名女子狭小公寓中的书架上,面对镜头观众能看清标题的那一本,恰恰就是一本《社会学导论》。

当代社会学,基本是女权主义,平权运动,种族政治,变性人权利,身份意识的同义词。圣诞聚会上的两名女子对比尔说“快乐在彩虹的尽头”,彩虹也刚好是被同性恋运动和变性运动征用的象征。进入新世纪的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彩虹几乎是所有媒体和主流知识分子最着迷的问题,他们的津津乐道近乎fetish(恋物癖),似乎这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拜登说他的内阁将是“有史以来最能体现性别和种族多样化”的一届

李银河们大概认为好莱坞,纽约和东北部的大学城能够代表美国,而这些精英学院派能代表西方,而西方就是人类的发展方向。他们忘记了,就算希拉里·克林顿,也是要承认美国的灵魂在于无数的村落和小镇的。西部广袤腹地和南方的小镇和村落中的人们所代表的保守力量,造就了这个国家的清教信仰,在其他土地、其他国家上形成的深厚传统,难道是这些知识分子带着轻蔑的俯视就可以消灭的吗?奥巴马像杂耍一样抛出各种身份政治和性别政治的八年后,美国社会进入了价值观撕裂的临界值:人们不能接受这些社会精英分子宣告传统家庭价值的覆灭,发起了反抗。特朗普捕捉到了手持媒体舆论利刃的左派竭尽全力淡化和无视的民意,作为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外来人,登上了总统宝座。特朗普本身不是问题(不少人认为特朗普只是“被控制的反抗”),他作为一个不好完全操控的外来者能在民意支持下突破深层政府成为总统,才是最大的问题。

秉持传统农业生活方式的阿米什人自从年以来就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彩虹的尽头

回到电影中。心烦意乱的比尔在街头游荡,路过了早先遇见的尼克提到的酒吧。他进去找到了尼克,在和尼克的交谈中得知有一场神秘的淫乱派对,尼克是那个派对上的钢琴师,负责蒙着眼睛演奏背景音乐。被激起了好奇心的比尔不舍地追问出了聚会的地址和进入聚会的暗号:Fidelio(忠诚)。但进入这个聚会需要戴面罩和礼服,于是比尔来到了一家卖化装舞会的礼服的店里,这家店的名字就叫”彩虹”。

比尔进入店内挑选礼服,却目睹了店主抓包了在已经打烊的店中为两个日本男子提供性服务的未成年的店主的女儿。日本男子的在场,是再次暗示掌握社会的精英结构的国际化。在这个社会阶层低于比尔所在阶层的空间,淫欲和滥交也是给比尔带来又一重冲击的现实:彩灯点亮的社会的堕落与淫欲是跨越阶级的,在这彩虹灯光的包裹下,人除了放弃抵抗加入堕落的队伍中,似乎很难有别的出路。

爱泼斯坦的关键罪名,就是组织未成年少女为精英政要提供性服务

而店主的女儿却找到了机会在比尔耳边说:斗篷要选择有貂皮衬里的。貂皮斗篷是欧洲贵族热衷的服饰。导演明显是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预先安排好的场景,店主的女儿是安排好的演员,因为她知道比尔要参加淫乱聚会需要什么样的斗篷。

而全片最直接明显的阴谋论,就是比尔稍后抵达的这座庄园豪宅。这座位于英国的豪宅的主人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建于-年间,此前一直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用于招待宾客。中上产的医生由此跨入了富豪精英的世界。

在这里,比尔目睹到了一场近似于天主教弥撒仪式的淫欲的开启仪式。所有人都头戴诡异的面罩,身穿礼服或者斗篷。观众会记得比尔此前遇到的妓女家中的墙上挂满了面罩。

成员围成一圈的祭祀仪式,呼应撒旦教的MagicCircle

假面舞会本就是欧洲贵族的悠久传统,但观众在对比英国皇室流出的真实生日聚会照片和库布里克的电影中的片段时,还是很难不惊诧于其中惊人的相似。因为无法查证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最善意的猜测也只能说这些成员在模仿和致敬库布里克的电影。这个逻辑下的问题是,一场家庭聚会,为什么要致敬一部尺度如此之大的情欲片?

上图:迈克尔王子和王妃流出的聚会合照

下图:《大开眼戒》中的祭祀仪式

比尔试图表现得和其他人一样,但一名女子上前警告他: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女子让他快走,否则会有性命之忧。比尔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的未受邀请的身份已经被暴露。他被带到大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要求说出城堡内的通行密码。说不出的比尔被要求脱去面具和上衣,接受(可能是死亡的)惩罚。

这时,警告过他的女子站了出来,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救赎比尔,随后女子被带走,比尔被释放。

警告和救赎比尔的女子站在了波阿斯和雅芹之柱中间

被这名女子“救赎”了的比尔回到了家中,发现妻子爱丽丝正在梦中狂笑。他把她摇醒后,她却开始哭泣。她说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正在和那个军官做爱,而一群陌生人正在围观他们。这正是比尔在庄园豪宅中见到的集体狂欢景象。很有可能,爱丽丝其实已经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而正是因为这样,比尔才会得到被审查和试探的机会。克鲁斯被诟病的呆板演技,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恰如其分的——在这整个布局中,他和观众一个样是一个带着困惑和好奇游离在外的人。

第二天,比尔回到服装店退还道具。他吃惊地发现两个昨晚赤身裸体的日本人此刻西装革履地回到了店里,而且与此前威胁要报警抓他们的店主看起来和睦如初。店主还暗示比尔,自己的女儿也能够为他提供性服务。

两个看起来颇有日本黑道气质的日本人

不仅如此,比尔还发现自己尼克可能因为透露信息给自己而遭到了报复;他也在报纸上读到消息发现,前选美皇后被报道在酒店嗑药去世,而这名选美皇后的名字和他在齐格勒的家中救过的女子名字一样。比尔相信,这名女子便是在神秘庄园中“救赎”了他的人。

齐格勒再次约见比尔。在这次见面中,他坦率地告诉比尔,他也在场。是自己认出了他,然后策划了那次“救赎”的表演,目的是给比尔一个警告,不要再去那个城堡中,因为在场的人物的来头非同一般。

美国阴谋论疯子艾利克斯·琼斯(AlexJones)的网站和电台节目InfoWar长久以来被美国主流媒体斥为“假新闻”,然而正是琼斯在主流大众还不知道爱泼斯坦是谁时,就在节目中反复告诉大众,此人手中掌握着非常大的权力。他向权贵们输送年轻或者未成年少女,他背后是通过性贿赂或者勒索来换取资源、权力和金钱的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如果你只看主流新闻,你会认为琼斯的疯言疯语荒诞不经,不堪一击。但是琼斯的个人网站长久保持着每天一百万的点击量,电台节目更是有仅次于CNN等几个老牌媒体的收听率。真的是一大部分美国人民低智和好骗到了这个地步吗?

经过了年的总体大选中的维基解密的爆料,爱泼斯坦的离奇死亡,斯诺登警告美国政府的监听计划后的被追捕和叛逃等一系列事件后,阴谋论已经不再是少数住在父母的地下室的卢瑟们的专利,而是相当大一部分美国人民秉持的信念。他们不再相信传统的政客能为他们带来任何改变,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不管是镜头前口吐莲花义正辞严的大讲特将“多元”“性别平等”“变性人权利”的奥巴马,还是此前让美国先后卷入了让美国的声名狼藉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布什家族,还是在任时就深陷情色丑闻,然后赫然出现在爱泼斯坦最受欢迎的座上宾名单上的克林顿,都是所谓的深层政府(deepstate)。他们之间利益勾连深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了一个巨型怪兽,一个无法撼动的官僚机器,也就是特朗普所说的沼泽。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的说客穿梭在这个机器中间,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美国人民不同意也看不穿的法案和交易。

主流媒体说琼斯是假新闻,特朗普回头怒斥主流媒体是假新闻……谁是真的新闻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凌驾在三权之上的第四权。信息站可能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发起的形式。而从肯尼迪遇刺到爱泼斯坦被杀,政府情报机构的各种作为,新闻机构明显的付费宣传的属性,让群众的生存直觉对主流媒体的叙事暗生疑窦,最终投靠阴谋论。

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们盛赞美国制度的点是,这个制度如此完善,就算选了一条狗,国家还是可以运转下去。现实却是,不管是哪条狗坐在宝座上,都不妨碍国际背景的庞大金主网络从美国的外交军事贸易政策中牟利吸血。贫穷和毒品蔓延的锈带地区工人给特朗普的票是带着生存艰辛的血泪的,你住在大学城里的拿着(也许就是来自国际金主们)经费赞助的知识分子,张嘴闭嘴“民粹为何抬头”,就可以把这些血泪抹去了吗?

而大批民众认为是一个政府内部策划的事件,目的是实现更集中的国家权力,细看之下更不是空穴来风。美国民众不愿意自己的国家莫名其妙卷入消耗了庞大税收的战争,但是他们说了不算,只能将怀疑的目光对准当初不顾一切发动了至今还无法抽身的烂摊子的军阀。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抓住的就是民众想要拿回制造业工作,不再依赖海外工厂,不再消耗自己充当世界警察,也不再受国际金主影响和支配的诉求。

同样是年上映的《骇客帝国》中,男主角的护照的过期日期是年9月11日。是无辜的巧合吗?

爱泼斯坦的关系网络图

爱泼斯坦事件,对于美国人民来说,其受害者不是只有众多被权贵们用来泄欲的年轻女孩子。如此庞大的一个网络中的政客能被性贿赂操纵影响,美国还是人民的吗?选票纵然存在但还有什么意义?

而所谓的“世界新秩序”,就是这样的一个由全球精英集团组成的官僚机器对人民生活的全面管理和掌控。库布里克生前厌恶好莱坞和美国,大部分作品都在英国拍摄完成,而作品中充满了对情报机构和国家机器的怀疑,所以他的女儿会成为特朗普的支持者,会反对全球精英正在精心布局的世界新秩序。库布里克死后,情报人员曾经突击和搜查过他的工作室,拿走了不少资料。而后来公映的版本,是经过了又一轮剪辑的“清洁版”。库布里克的更真实的意图,恐怕和他突如其来的死亡一样,只能成迷。

电影的结尾,这对从噩梦中醒来的夫妇在带女儿在商店挑选圣诞礼物。节日的属性挣脱了黑夜中的淫欲,扎进了白天漫天的消费符号中。他们的女儿旁边的玩具包装盒上赫然写着撒旦教的暗号“MagicCircle”。也许是导演想说,精英组织们的触手无处不在,人们逃无可逃。

库布里克最大的预言或许是在影片的标题中:大部分人依然会选择装睡,对这个被操控被劫持的现实视而不见,双眼继续紧闭。在这个幽暗的洞穴中,《大开眼戒》不过是一部荒诞无稽的情欲片,特朗普的选民不过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经过“光照”和“启蒙”)的愚昧落后者,国际化是先进的人类发展方向,所有的阴谋论都是吃饱了撑的脑洞大开……

BluePillorRedPil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ltsy/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