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西部文明播报

普洱茶名的由来:濮儿人

云南是世界茶源中心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与云南各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现在大量的研究成果已表明,世界最古老的茶农当属古代濮人。古代濮人是云南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最早栽培和种植茶树的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志校释》:“永昌濮子蛮怠为哀牢之苗裔,亦即崩龙族之先民也。”哀牢人就是古崩龙人,即古代濮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攻打商朝,得到西南八个小国的支持这八个小国中就有濮国,后来这些小国进贡给周武王的贡品是“丹、漆、蜜茶”等特产,这里提到的茶可能就是普洱茶的前身。

唐樊绰《蛮书》卷四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扑子蛮”即濮人。顾炎武在《天下郡围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日‘扑子蛮’”。方国瑜在其《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考证说:“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濮人,是今天布朗族、低族、德昂族的先民。“普”也是“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普洱”即“濮儿”。故普洱地名和普洱茶也因“濮儿人"而得名。

谁是古茶树的主人

云南古代民族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世界最古老的茶农当属古代濮人后裔的今布朗族、侃族、德昂族,而他们也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茶树的主人。

20世纪80年代,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雨濮”的文化遗存,这再次证明居住在澜沧江沿岸-带的最早居民是古代濮人。年在布朗山老曼峨山出土了一些多年前古代濮人种植茶树的工具及布朗先民在此安营扎寨的遗迹。在古茶山深处,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都有着零星或成片的古老茶园。今天,在布朗山巴达村和附近南糯山,除了存有一些树龄为多年的野生大茶树外,还有许多树龄达多年的人工种植的古茶树。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布朗族和崩龙族(德昂族)统称扑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澜沧芒堆寨低族布饶人种茶,昔日土司制度时,傣族土司专门规定芒堆人上交的贡品就是棉花和茶叶。”经研究,澜沧邦崴过渡型干年古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驯化、栽种成功存活至今的;勐海南糯八百年前栽培型大茶园,是距今55代人之前被称为“蒲满族”的布朗族先民种下的。澜沧景迈栽培型千年万甫古茶林,是傣历57年(公元年南布朗族先民濮人栽种的,首领叭岩冷最先把野生茶称为“得责”,把栽培茶称为“腊”,为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据布朗人传说,西双版纳的茶树籽种还是从景迈带过去的。腊县易武曼撒茶山,是昔日普洱六大茶山之一,据当地农民说,年以前,石屏人到此种茶已六代人,茶树在石屏人到来前就有了是本族人(昔日汉族对当地布朗族的称呼种的。布朗山是普洱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大劭龙镇,因布朗族而得名,是研究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核心区域。布朗山为澜沧江下游西(亦称仃外)以佛海(今勐海)为中心的南糯、勐宋、布朗山、巴达、景迈等六大茶山之一,其与澜沧江东岸(亦称江内)以易武为中心的倚邦、蛮砖、攸乐、莽枝、革登等六大古茶山共为普洱茶的十二大茶山,亦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普洱茶主产区域。近代普洱茶贸易集散地和生产地随着以易武为中心的汀内六大古茶山的衰落,逐步西移到汀外以佛海为中心的六大古茶山。民罔以来,汀外六大茶山成了延续、传承和光大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主茶区,动海成为普洱荼又一中心。

布朗山广泛分部着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种植资源价值极高,已发现的就有6个茶种,均属普洱乔木大叶良种,具有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叶质柔软、萌发期早、采摘期长的特点,鲜叶中水浸出物多,其多酚类、儿茶素、咖啡因及各类营养物质均高于其他地区良种。布朗山茶以古茶叶为原料,故荼叶品质优良且珍贵,深受人们喜爱。

普洱茶世界上最古老的茶:

由云南民族创造的普洱茶堪称世界最古老的茶。

三国时的吴普在其《本草》一书中记载:“苦菜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唐代樊绰在《蛮书》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今云南景东)城界诸山,采无时,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唐代“银生城”即“银生府”,是唐朝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即今云南省景东县,所辖地域为两双版纳、临沧和思茅。“银生城界诸山”,当指有茶的哀牢山、无量山及六大茶山。“采无时”是说“采茶不分季节”,这正是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等地热带亚热带气候茶叶生产周期的真实写照。“蒙舍蛮”包括“濮蛮”,“杂椒姜烹而饮”是云南少数民族较普遍的饮茶方法。至今仍在布朗、低族、德昂等民族沿用。

明万历年间的谢肇制在其《滇略》中记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第一次见诸文字。公元年,由方中通所著《物理小识》中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普洱茶一名有了正式出处。今普洱茶的制作仍保持着“蒸而成团”,这不仅是延续着古老的制作方法,更是云南民族茶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正是这一民族传统才构成了今天普洱茶的文化内涵特色,是今天普洱茶的文化之源和根本!

普洱茶的制作历史文化:

布朗山种茶、制茶历史十分悠久。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茶农,布朗族、德昂族和低族先民古代濮人不仅在数千年前就最早种茶,且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加工食用方法,并发展成自己特有的荼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他们在几千年的种茶和用茶发展中,有独立的哲学和独特的风情,都把茶当成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友的媒介和信物。茶之为用十分高洁,茶之作意极其深遼,现在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与茶息息相关、相依相伴。至今动海的布朗族以茶树为始祖,认为茶不仅孕育了人,还孕育了日月星辰,因此布朗族无论迁移何地,都要先种茶树,把茶与祖先联系在一起。在布朗山察的寨中心都保留着察祀茶网、敬奉祖先的祭合。在制茶方面,布朗族不仅最早种茶,且发现了自己的一套加工食用方法。许多布朗族的聚居地,至今沿袭着最古老的采制茶叶方法。

散茶

采回鲜叶杀青后,在竹笆上揉搓,晒干即成。这是最简单的茶叶采制技术和饮茶方法。他们把散茶拿至集市交换油盐布锦,因此,布朗族采摘制作的晒青毛茶,自然就成为最早的普洱茶。

酸茶

明代万历年间李中立辑《本草原始》中载:“儿茶出南蕃,系细茶末人竹简中,紧塞两头置人污泥沟中,日后取出,捣汁熬制而成。”这里的茶名,省略了一个“普”(濮)字,而只称“儿(洱)茶”。现在思普区的濮人后裔布朗族仍保留着古老的“酸茶”制作法。这种方法沿袭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竹筒茶

方法是将鲜竹砍下,制成一头有节的竹简,将新鲜茶叶装人烘烤。茶叶遇热变软,水分蒸发,体积缩小,边烤边用木棒春紧,再加新茶叶,至压紧填满为止。用蕉叶塞好,放在火塘上再烘烤,待竹筒表面起泡、流黄油为止。烤竹的香气渗人茶叶,使茶带竹香。饮用时,取少量放人碗中,冲人沸水,即可饮用。竹简茶久储不变味,便于携带储存。

普洱贡茶的历史文化: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周朝时云南茶叶已经进贡朝廷了,但其中有哪些茶品,前后延续了多长时间,不得而知。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尤其到了清朝,普洱茶的声誉远播,也引起了清朝官廷的注好感,雍正皇帝于公元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京城,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经得到皇帝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朝天贡瑞”匾一块。为了配合每年贡茶的制作及处理,清廷在普洱府的宁洱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每年进贡清廷的普洱贡茶,均价值一千多两银子,以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到十几万斤稻米。所进贡的普洱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网茶、瓶装芽茶散茶、蕊茶散茶以及匣装茶膏共八种。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欢迎,也是后人时时称赞的。连大观园里贾宝玉都喜欢普洱女儿茶。文献中,女儿茶有两种说法,《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另外在《普洱茶记》中记载:“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滇南新语》的女儿茶是一至十斤的团茶,而《普洱茶记》的女儿茶则是四两重团茶。前者是公元年所撰,后者是在公元年写成,相距70年也许是女儿茶由早期的大而圆,到后来改成小巧玲珑的小团茶。《滇南新语》载:“旨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符资,故名。”相传作为贡茶的女儿茶,都是云南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每年谷雨前,由未婚的少女采摘,采茶时将茶肯放人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取出放到竹篓里。采来的女儿茶与茶园主人对分,以作为工资,少女们将分得的女儿茶拿到市面销售,往往都被抢购空,而得的钱作为嫁妆之用。云南普洱贡茶进人清朝宫廷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茶青,茶汤特别浓酽纯厚,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进人京城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及,那些饱食终日的皇亲国戚特别喜爱普洱茶。因此有“普茶名重天下”之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一时传为佳话。慈禧太后年事已高,最喜欢在冬季里刚吃完油腻之物后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规范,也因此形成了饮茶风尚。正如《滇略》所说:“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凡是时下对饮茶品茗稍有知识者,应该都有品饮普洱茶的经验或嗜好。连《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都喝起普洱茶来了,其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节中,贾宝玉冲泡普洱女儿茶来喝,以帮助去腻消化。

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有异军突起之势,广受王公贵族的青睐及厚爱。同时也作为国礼送给外国使节。公元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一行95人到来,给乾隆皇帝80岁祝寿时,た清宫在万树园宴请英国使节团,并赠送肉了大批礼物,其中就有普洱女儿茶、普洱茶膏等。同时,外国文学中也有普洱茶记载,托尔斯泰就将普洱茶写人了他的《战争与和平》一书中。

同时在普洱贡茶之中,有一种做成方块形的方茶,是朝廷赏赐给臣子之用,也是代表荣誉的信物。“然后蒸压成正方形块状,长宽各10.1厘米,每片净重克,是压制茶中的高档产品。在清代,民间称为普洱贡茶,系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96页)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除了宫中饮用之外,还当作外交礼物送各国使节,也当作朝廷赐品送给臣民,发挥了多方面用途。从公元年(雍正十年)开始,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荼,直到公元年(光绪三十年),云南地方混乱,盗匪横行,贡茶运至昆明附近被田徒抢劫一空,朝廷也无法道究,才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一项。普洱贡茶在清宫中饮用将近两百年之久。

作者/来源:煮茶天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1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