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同时首次提出了“三个良性循环”,即“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接受CF40编辑部访谈时指出,去年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实体经济内部失衡得到明显改善。而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也正因此,防控金融风险才被列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目标。三大“良性循环”并非就具体金融风险本身来谈,而是从一个更高层面深刻揭示出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思路。
金融机构天然具有冒险属性,因此会产生风险。如何防止金融机构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孙国峰认为,金融机构的资本是体现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良性循环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实体经济提供给金融多大资本,金融业才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这样就自然形成对金融业发展规模的制约,也能够避免发生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发展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导致的金融风险。
他指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控制银行的资本和资产之间的关系。微观审慎监管强调从资本质量和资产风险划分两个角度进行监管,宏观审慎政策强调从时间、空间两个轴去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时间轴来讲,主要是通过逆周期资本缓冲,对金融机构资本金施加额外要求来进行逆周期调节。从空间轴来讲,主要是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要求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来防止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传染。此外,货币政策对于管理金融机构规模扩张和防控金融风险也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衡量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否处于良性循环?孙国峰认为,可以通过宏观杠杆率、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来观察。
具体而言,宏观杠杆率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GDP增长,资本充足率反映实体经济运行中能拿出来多少资本来支持金融。
只有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关系,才能真正防控金融风险,建立防控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本文根据CF40编辑部对孙国峰的访谈整理而成,首发于CF40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北京中科医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