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宁先生,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若干大学兼职教授、博士后指导教师、高级经济师。不仅对金融监管、投资、货币信贷、金银管理等颇有研究,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著有《投资与金融—一实践者的理性思考》、《中国信贷政策问题研究》等多部专著,在书法领域也颇有成就。
本期的瞭望人物,我们就走近这位金融界的书法双创之星。
唐双宁自谈:书法是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书法有多种定义,我查了《辞海》、《辞源》和其他资料,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对不对呢?都对。但我觉得又都不全面,都没有打中七寸。我对书法的定义是: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文字为对象,以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大家可以探讨,可以争论。
什么是“书外功夫”?我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我小时读过范文澜在抗战时期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大丈夫》。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十位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比如岳飞、文天祥等等。什么是“大丈夫”?孟子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也。”我认为,有一个好的人品,是做一个好的书法家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抒万般情、师万人长和拓万丈胸”,就会具有真正的“书外功夫”。
“读万卷书”,我讲过要读文、史、哲这三本书,同时还要读两本书,一本是孔子的《论语》,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经》。《论语》讲的是做人的一般准则,是中国人的普及型读物,“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德经》讲的是做人的最高准则,“道可道,非常道”,非大智慧者不能领悟。如果能读好这两本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 “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拓万丈胸”,三人行必有我师。书品即人品。没有一个好的人品,成不了一个好的书法家。所以说要立足书坛,首先要立足人品。虽然两者不能完全等同,但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记得那是送给蒋介石的。
我有一个爱好,每到一处,好发思古之幽情。年我在庐山开会,内容是修改银行信贷的一部基本法规——《贷款通则》。利用会议的空隙时间,我填了一首词《登庐山》。后来,我根据这首词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黄河兄弟。看谁是中流砥柱?”为什么说是取笑黄河兄弟呢?因为黄河中有一座中流砥柱,但庐山比它要高得多。“虢人悄然不语”,“虢”是古代一国名,在今天河南三门峡一带,也是中流砥柱所在地。我也是只有到了庐山那个地方,才有这种激情。书法创作和诗词创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种激情,一种胸怀,你的书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来。
形式鉴赏的标准有八个字,就是“笔法、结构、笔意、章法”。“笔法”指的是用笔的功力;“结构”指的是字写的正确与否,当然是相对的;“笔意”指书法作品的“势”的联结和“意”的走向;“章法”指战略上的谋篇布局。笔法、结构是书法的技术性问题,靠书内功夫;笔意、章法是书法的方向性问题,靠书外功夫。本质鉴赏的标准有三个字,就是“真、善、美”。产生“真、善、美”的作用,应该是鉴赏书法作品价值的标准。
今天,经济发展,政治宽松,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历史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历史走到今天,历史不能停止前进,历史要发展,书法也要发展,我们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罗纳德·里根的一句话:“假如我们不做,谁做?假如这个时候不做,什么时候做?”由此我也想起了毛泽东90年前讲过的一句话:“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自创“飞狂草书”,引起书坛喧哗与热议
书评家程笛:
在书坛,唐双宁先生以自创“飞狂草书”而驰名。启功、饶宗颐、沈鹏、姚奠中等都对唐双宁的书法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杨仁恺点评说:“其作品若长枪大戟,屈铁盘丝,豪放不羁,气势恢弘,具备了乱石铺街、浑然一体、连绵坏绕、笔断意连、气韵生动等特征,似可见唐代大家的神韵,又有自己的面目。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意欲书法创新,继承颠张醉素的书风,引入蔡邕的飞白,将狂草的横无行、纵有列演变为横无行、纵无列,大胆利用散锋创造飞白效果,谓之‘飞狂草书’,这将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唐双宁先生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同时,时时见己意,把敏锐的书法触觉延伸到了“现代书法”的探索领域。显然,“飞狂草书”的巨大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掩盖了其在“现代书法”上孜孜矻矻的付出。
唐双宁先生作品不是空穴来风似地涂鸦,而是有根可循的继承“传统”后的创新。例如,其作品《水龙吟》与王学仲的《秋水》,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与邵岩的《青山绿水大无声》、李骆公的《天道酬勤》、戴山青的《彼岸》,作品《山间明月》与许福同的《月舟》等渊源关系,都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证。
当然,这是一种不同传统探索的通往现代艺术的道路,一条仅仅有短暂二三十年的“传统”根基作为后备储能与力量的创作道路,也是一种十足冒险的道路。这其中遇到的困难不亚于传统书法艺术之路所遇到的困难,甚至要受到传统书法主力军,以及几千年人们心中所根深蒂固的传统书学思想的置疑,甚至是不屑、愤怒、揶揄、攻击……不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而无论何种结果对于“现代书法”的实践者来说都无疑于一种历险。唐双宁敢涉足于“现代书法”的实践本身就证明其在书法的道路中具有双倍的勇敢、敏感和智慧。
唐双宁先生的书法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是走在时代先锋的最前沿,不论是“飞狂草书”的出现,还是“水墨书法”的问世都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味蕾,而引起书坛的一阵喧哗与热议。毋庸讳言,创新围绕着唐双宁的书法创作始终。从他的“飞狂草书”到这一批的“水墨书法”创作都是最好的力证。换句话说,他的书法触觉从“传统书法”走向“现代书法”实现了实质性跨越。这种突破将成为其最具气象的品牌而加入到当代书法创新的队伍,并将成为日后“现代书法史”之书法史的一员。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多元化的格局,中国书法作为最能代表东方艺术的艺术,必然首当其冲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从大方面讲,“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是多元化格局语境中的两大阵营。唐双宁先生的“飞狂草书”、“水墨书法”作为“现代书法”中的一面旗帜,已然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作为一种客观的现象,该如何去解读则需要高深的智慧与锐利的洞察眼光。而多元化的格局最终会形成一种包容的现象去容纳,抑或是其现象本身已经走进多元。鉴于此,唐双宁先生的书法,我更愿意看成是这样的:书、非书;艺、新艺。
编辑:瞭望中国网田杰张保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