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在中国作为一个行业是崭新的,对慈善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刘文华曾与一位“竹林计划”一期获奖者聊天。刘文华问:慈善行业的研究水平如何?他实话相告:专门研究慈善的人本来就少,现在有一些其他行业的非一流学者客串到慈善界来做一点研究。
刘文华认为,慈善作为一个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规模小,水平低,没地位”的阶段,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个体户或民营经济。但慈善又是“有前景”的,且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几年从社会各方进入慈善领域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好趋势。
“竹林计划”的资助范围号称涵盖:公益慈善文化研究、本土慈善理论体系研究、慈善政策与制度研究、慈善实践模式及社会创新研究等,并且鼓励跨学科研究。
我认为,有一个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符合以上全部条件的,是哪个?
我们先看看“竹林计划”项目介绍,一会再公布答案!
“竹林计划”第一期项目“研究成果奖励计划”部分获奖者
以下转自中国慈善联合会10月23日发布的《“敦和·竹林计划”第二期项目启动鼓励跨学科研究参与》。
年10月23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敦和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中国青年慈善学人“敦和·竹林计划”(简称“竹林计划”)第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计划资助约55位研究者。
年3月21日,“竹林青年岭南论善”敦和雅集活动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
“竹林计划”是针对公益慈善领域青年学人开展的资助项目,旨在支持青年学术人才开展慈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慈善研究领域的行业生态。
第一期于年5月启动,累计奖励25份研究成果,资助60位青年学者开展课题研究及2位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年8月14-15日,首届“竹林论坛”在北京召开
“竹林计划”第二期项目分为“研究课题资助”、“国际会议支持”、“搭建交流平台”3个版块,重点鼓励3个方面:鼓励公益慈善文化研究(资助名额拟占总数的40%);鼓励跨学科研究参与;鼓励青年学人以个人名义申报,开展独立研究。
其中,“研究课题资助”版块拟资助45位青年学人开展课题研究,其范围涵盖:公益慈善文化研究、本土慈善理论体系研究、慈善政策与制度研究、慈善实践模式及社会创新研究等。资助金额约为万元,其中一类课题15个,每个课题资助4万元;二类课题30个,每个课题资助2万元。全国在校硕士生、博士生、高校青年学者,慈善组织以及其它行业的青年研究人才(40岁以下)均可申请。
“国际会议支持”版块支持海内外符合条件的青年学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预计资助10人,资助额度共计15万元。国际会议资助常年接受申报,至项目资金使用完毕为止。
“搭建交流平台”版块将建立以青年为主体的慈善学术研究网络,形成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打造“竹林社区”、“竹林论坛”、“竹林学者”、“竹林雅集”等系列慈善品牌活动。
年10月23日起,“竹林计划”二期研究课题资助及国际会议资助同时启动报名。有意者可登录中国慈善联合会武汉白癜风研究所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