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廖胜篇

再过三十年我就五十岁了,生命的长度我觉得刚刚好。先花十年去活明白,剩下二十年做个忠实的梦想家。

我是一个梦想家,努力做个行动派。

那就先从这篇我其实酝酿了一个冬天然而还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的短文开始。

此刻我在春城,一个让我忘了冬天的地方。

反正春天已经来了,管他呢

梦想家

我想创立一家动漫工作室,创作中国的动漫。

很奇怪,

我不会画漫画,

不会动画制作,

甚至一直没混进过像样的动漫圈子。

不重要,我看动漫就好了。

高三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昏天黑地的日子里,我看海贼王

在各种正能量光芒的照耀下,无限次满血复活度过漫长岁月,乐天性格自此而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深受WT大神精神之鼓舞,我决定要做一个动漫创作者,

师霓虹之长技,承我中华之精粹,创作有故事有内涵的中国动漫。

长这么大第一次这么有主见地决定自己的梦想

怀揣着神圣使命一般,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甚至连考大学都没放在眼里,考不上大不了踏踏实实当个漫画家呗。

没事画画,有事喝茶

随后的日子,我在这种自我暗示下决定着我的人生轨迹。

其实哪有那么容易,

我还是考上了大学,

意外地来到了南开,去了学历史。

一番思索之后我寄希望于学习历史“曲线做梦”。

怎奈历史无爱,前途渺茫,

命运眷顾,安身保险,

规划着对的事,遇见了对的人。

能和你们认识,做着现在正在做的事。

回到我想和你们聊的,聊聊“我”。一直以来我很热衷于给自己赋予使命,一方面天生自命不凡,另一方面给自己考虑一个梦想、赋予一些使命会让生活变得开阔起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的现实、前人的经验教会我通过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定位往往让我不愿再回到追寻梦想的路上。

面试必说的三个套路: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

“我的大学专业是保险学,金融也学···”

“我曾经在XX公司实习过,表现优秀···”

诸如此类的自我定位帮助我很快地给自己找到一个位置,在上面发光发热实现价值,但同时我在不知不觉中也陷入了自我定位的囹圄之中。

位置,不论是自己找的,还是社会给你安排的,其本质都是画出一个舒适区,一个你也许擅长,但更多情况下是因为熟悉而轻松自如的地方。

“学生”是最熟悉不过的,多年的经验已经足够我在当好“学生”的同时满足自己的懒散,以至于我们都不想过早地脱下“学生”的身份,哪怕翘课去实习去工作我们也宁愿要保住“学生”的位置,所以继续读研往往是在没决定好方向的时候最经济的打算。

将自己定义为某一类型的人,其实是拒绝进入心里不适区的一种借口。在这个舒适区里,你可以允许自己年纪尚轻、不谙世事,却无法接受为了一个机会也会蝇营狗苟;学生的本职是学习,然而有时你也怀疑自己学的都是什么玩意。或许不“武断”地给自己下定义,反而能够促使你在不同的环境中释放了不同的自我,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宽广起来。

辛运的是,我们也时常会怀疑、思考,

不妨仔细地考虑一下,是否自己真的只是一个XX的人而非既AB又BA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诸如“大多时候理性,有时感性”或者“大多时候活泼有时沉静”这种将完全相反的双方结合起来的性格描述更加容易被人接受,这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包容性及其强大的动物,删去时间状语后,“既理性又感性”、“既活泼又沉静”这样的描述其实才是人类本身。”

还是说我,我相信生活充满不寻常,通向梦想的道路各种各样,没有哪一条是必然的,哪怕不会画漫画、做动漫;同样,学保险的金融人才也不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漫画家,毕竟不想做厨师的裁缝不是一个好司机嘛!

行动派

老祖宗有句话:光说不练假把式。

细细回想,还真是想的多,做的少。

自打有了上述梦想之后,我从不吝于和别人谈起,有实例表明团队很大概率都是这么忽悠起来的。不过我脸皮薄,既然大话说了,硬着头皮也得去做。

此刻我在昆明,项目出差。

有幸在短暂的春招季里能够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实习,我在一家国内的咨询公司,总部在北京,当初之所以选择北京主要是因为那儿机会多,至少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

在这之前也有过实习,年的夏天,我在中国人寿天分的一个支公司做保险专员,说白了就是要用专业知识卖保险。整个夏天经历很丰富,对保险销售的认识那是特别深刻,只是一来而去除了经历不再剩下什么了,连发的实习证明我都懒得用。我喜欢用“试错”来形容我这份实习经历,不是想说卖保险不对,而是不适合,毕竟这类工作和你的年龄、阅历、社会关系网有很大关系。

但是我仍然得一直在前进的路上,实习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问题是:怎么这么早就出来实习了啊?我以为大家都挺早的,至少我身边不少。每有人问起,我都会兴奋地和他聊一聊我的梦想,不为别的,我只是想告诉他我不是为了实习才去实习的。

选择咨询,看重的是这份工作的广度,除了学习基本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可以接触到各个行业,深入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内部,上至战略,下至业务,全面深入地摸个透。刚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是关于葡萄酒业务的战略咨询,之前对酒知之甚少,甚至都分不清红酒、葡萄酒和香槟。不知道就得从头学,除了基本的常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方提供的许多内部资料可以全面的了解葡萄酒市场的情况、一家企业的品牌营销及战略布局。

大致熟悉了工作流程后,由于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所以中途又被临时派到现在正在做的项目,帮助昆明一家土地开发公司设计薪酬绩效方案,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几乎已经接触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就我所接触到的咨询工作来说,其实流程和我们在学校做百项、写论文大致相似,根据对方企业提出的需求找资料、找数据,整理资料、分析数据,最后提出建议,写成报告,把百项没好好做的事都补上了。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你不仅要能最后写出一份好报告,还要是一名好辩手,在过程中善于倾听对方企业需求和想法,然后说服客户接受你的建议。

另外,和辩论一样,咨询也讲究条理、全面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有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波士顿的波士顿矩阵、使用的思维导图等,大家有兴趣都可以自己搜索,方法原理特别简单,一看就懂,但是实际运用的熟练离不开反复练习和长期使用。

不过,这些都不是吸引我的地方,百项好好做、论文好好写也一样可以掌握,而能够低成本、短时间地了解一家企业甚至是各种类型企业的战略设计、管理思路以及业务运营是我目前想做且努力在做的,远比进入一家企业工作能接触的更多更深。

我或许永远也学不会做动漫,但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名好的创业者,或者是一位善良的天使投资人。关于创业,心理上准备了近三年,但我深知现在准备不足,浪费投资人的钱也挺造孽的;也许我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投资人,才华交给漫画家们,技术交给设计者们,我负责送弹药、讲故事,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动漫的文化得按着我的来。

由衷地感谢你能耐着性子看到这里,听一个一边做梦一边行动的人的自我分享,不成熟但都是我,希望各位能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看。

在追梦的道路上自己也许不得不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一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固然可羡,但是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是人才。

最后感谢大家赏脸,文末分享一些干货。

最近看到有不少行研比赛,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曾参加或对此有兴趣,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前辈的建议,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行研三大法宝

百度、券报和年报

1、百度,这里不单指度娘,泛指一切互联网资源的综合搜索。行业研究往往采用由面到点的思路,先是面,当你拿到一个行业,不用教肯定上网搜集行业资料,如行业排名、行业专家发言,着重搜集行业最新新闻了解近期情况走势,比如行业最近开了一个什么大会,追根溯源历届会议一网打尽;再是点,行业研究注重行业内大公司及行业标杆研究,企业







































北京中科白瘕风
裂变式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wzsy/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