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能祖师传
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第一章桃乡侠影
窦王庄,直隶深县西南王家井北的一个小村,三百多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民们过着安逸而平静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根繁衍。 这一年,正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年,正月二十八。 在窦王庄村中央的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搓着双手,在院子里焦躁的来回踱步,不时的停下来,侧耳听着正屋的动静,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两个时辰了,怎么还没动静啊”。 在旁边还有一个人,也不停的在安慰着:“老爷,不急,再等等,吉人自有天相”。 突然,踱步的男人探手拿起旁边兵器架子上的一根大枪,双肩一抖,“呼”的一声,一朵枪花直从云霄,随即双腿一盘,那枪花化做一柄利刃,把四周的空气“呲”的一声,劈成两半,随后,一缕缕红丝,像羽毛般从半空中飘落下来,……。 “哇”的一声,从正屋穿出了一声的孩子的哭声,这哭声,高亢而响亮。随即,帘子一撩,一个小丫头跑了出来,冲着那个拿枪的人喊“老爷,老爷,生了,夫人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空气一凝,那个男人手中的枪就插入了兵器架子的枪孔里。 “生了”,身形一闪,就进入了正屋。 这个男人姓李,是直隶衙府的一名将军,在外十年征战,回乡后娶妻,怀胎十月,今日是分娩之期,整整等了三个时辰,看着虚弱的夫人,男人把夫人紧紧的抱在怀里。 夫人用微弱的声音说:“老爷,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男人沉思片刻,想起自己练枪时飘落的红缨丝线,就轻声道:“叫飞羽吧”。 乡村的日子是平淡的,窦王庄距离县府虽然不远,但一般农人很少去,除了赶集和读书的孩子们。在县府的西,有一个学堂,叫博陵书院,是乾隆十八年知州伊侃所建,嘉庆二十五年,改名文瑞书院,以“修数术,明道法,黜邪说,立真品”为遵旨。已经十七岁的飞羽在这里读书修学已经三年了。 清承明制,科举必由学校,即只有各类学校的生徒才有资格参加乡试。清设有各类官学,京师设有国子监、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等。各省设有府学、州学、县学。 除这些官学外,还有私人和地方社会创办的私塾、社学、义学和学院等教育机构。 在深县书院学习,分内课生与外课生。内课生每年二月到十一月在书院居住学习,不得外出;外课生可以在家中居住,每月两次与内课生共同学习。其时飞羽的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因同情白莲教,在嘉庆初年白莲教大起义中被贬回乡,郁闷积劳成疾而亡,这几年家道日渐中落,母亲负担不起内课生每月文的膏火钱,学习之余,飞羽经常跟随其舅父贩卖一些布匹日用,做补贴学习家用之资。这一天,监学通知,要生徒们准备参加三年一度的童生考试。 清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是科举制中的初级考试,每三年录取两次。各学录取生员皆有定额,按各地的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以为差别,自七八名至三四十名不等。清朝科举考试分童子试和正试。其中童子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通过了这三重考试才算是生员,也就是秀才。 清代科举考试除文科外还有武科,在紫禁城箭楼前广场举行。武科中童生考取生员的童试,其县试、府试略同于文科;其院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于岁试文童考试时举行武童考试,科试之年不考试武童。 清代武科的童试分内外场,第一、二场为外场,考试马射、步射、硬弓刀石;第三场为内场,经”,如《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靖问对》《黄石公三略》和《姜太公六韬》等。 考试,虽然考的是生徒的学识能力,但更考的是生徒的家资财力。飞羽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深深得知道这一点,自从父亲被贬回乡后,一直以教拳保镖为生,由于白莲教乱,各地商道时断时续,寥寥镖师数众,也难以面对各地的暴乱流民,镖路艰难,再加上这几年由于父亲病痛,生活来源早已已经日渐枯竭,勉强维持。父亲的去世,彻底断了家庭的希望。这十几年来,飞羽从小在父亲的严厉督导教学下,已经完全的继承了父亲孙膑拳法与枪法,特别是对于武科的马步弓及内场诸学在深县也小有名气;而三年的文科学习,能然对于数术与道学更是深的其妙。文张武驰,相得益彰。但家境的困难,不管是武科还是文科,巨大的费用使得能然不得不望而却步了。深思熟虑后,飞羽托请舅父和母亲商量,想退学跟舅父经商。 飞羽家中,母亲泪流满面。 舅父轻轻的劝说:“姐,就按孩子的意思办吧,你年纪也大了,身子不好,羽儿这几年长大了,文武双全,考功名不一定是他的出路,姐夫为朝廷卖命十几年,最终还是被贬回乡,先就让他跟着我做点小本生意吧”。 “唉,兄弟,姐不甘心啊,这样就辜负了羽儿爹的希望了”,李老夫人抽泣着哽咽的说。 “老姐姐,你放心吧,羽儿终非池中之物啊”。 “好吧,兄弟,你费心了!就让羽儿先跟着你吧。” 深县,春秋为鲜虞地,后属晋。清雍正二年(年)升为直隶州,领武强、饶阳、安平3县,属正定府。由于地处要冲,黑水流经县东,土地肥沃,盛产花生、水果、黄韭等农产品,特别是深县密桃,自西汉以来,一直都是皇家贡品。 西汉初年,深县因产桃而得名“桃县”,治所在前磨头村,后改为“桃侯国”。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年),立刘襄(即项襄)为桃侯,后共有六代桃侯在此袭职,元鼎五年(公元前年)桃侯因给皇帝助祭金不足而被免,自此桃侯国废。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走国,颠沛流离,自蓟县南逃,经安平、饶阳南下。刘秀来到深州境内,口干腹饥,精疲力尽,适逢一桃园白衣老人送蜜桃充饥。刘秀边吃边赞:“真乃蜜桃也。”几个桃子下肚,疲渴顿解,浑身有力,摆脱了追兵。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念念不忘救命之恩,即下令封桃县产的桃子为蜜桃,定为朝廷贡品。 明万历“内相”冯保(深州冯家村人,现桃城区冯家村)在宫数十年,为了逢迎万历帝及后宫,每年都在八、九月份蜜桃成熟季节精选个大、色艳、蜜汁甜蜜的桃子派人送入宫中,深州蜜桃成为明宫必备贡果,也成为帝王后妃赏赐文武大臣的上乘佳果。为攀附冯保,朝臣奉深州蜜桃为圣果,争相抢购。由此,深州蜜桃开始大量栽培,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道光初年,知州张杰为了发展农事,开始大量栽种蜜桃,桃树发展到10多万株,分布于20多个村庄。据清《吏部爵轶书》载:“深州土产曰桃,往时有桃贡,道光时张杰(时为深州知州)栽之。直隶之桃,深州最佳,谓之蜜桃。作为贡品,蜜桃价格昂贵,由于需求量大,产量少,常常供不应求,为了争夺蜜桃,经常会发生械斗流血事件。特别是送往直隶、天津的蜜桃,经常会半路被抢。为此,大户、达官等就开始顾请镖师护桃。每年八、九月份,深县许多武林高手担负起了护桃运桃任务。一般都是三名武林高手带领一队身强体壮的大汉担筐往京城送桃。中途休息时,为保桃鲜,要暂时储存到地窖,还要用蒲扇扇风。 这一年,飞羽已经25岁了。 岁月的磨炼,飞羽长成了一个精壮汉子,身体细长,虎背熊腰,面如国字,剑眉星目,独自承担起奉养老母的担子。母亲虽然年迈,但在飞羽的照料下,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日渐硬朗。老夫人看着精壮干练的儿子,欢喜之余也愁绪万千,不断地托乡里四邻,为飞羽说媒。可飞羽无心成家,在往来于山西、直隶、天津贩卖布匹、担任护桃运桃武师的同时,不断的精练父亲所传拳术与枪术。深县的特殊位置,使得这里从明末就武风盛行,在当地流传有长拳、梅花拳、孙膑拳等。特别是有两位奇人,一位叫窦泰宇,一位叫祖平安。二人精通道术,擅长拳技,二人以道救世,教授当地民众拳术。飞羽在其影响下,常怀救世之心,不断与当地武林高手切磋磨练,在深县,已少有对手。 一日,飞羽刚与老母吃罢早饭,院外传来了敲门声。 “羽儿,快去开门,你舅父来了”,老夫人高兴的说。 “好”,飞羽心中疑惑,这老太太,未卜先知啊。 出去打开院门,果然是舅父,还带着深县有名的媒婆王妈。 “舅父,快进屋,王妈也请。” “呵呵,好,羽儿在呢”。舅父乐呵呵的带着王妈进了正屋。 一进正屋,王妈就看着飞羽笑逐颜开的说“吆,这就是我们的小拳王啊,果然一表人才,精壮结实啊”。 “王妈,快请坐,二弟,你也坐”,老夫人高兴的说。 “羽儿,快请王妈喝茶”。 飞羽看着这架势,明白了,这是老太太又给自己张罗提亲的事了。 “王妈,快说说,这次是哪家的姑娘啊”,老夫人急着问。 “羽儿,你也坐下吧,这次不能再推了,25了,不小了,该成家了,别让你妈再急了”,舅父也应和着说。 “这家姑娘大有来头啊,和飞羽正好般配,就怕你们不敢找啊”,王妈看了飞羽一眼,对老太太说。 “那家姑娘,先说说”,老太太急着问。 看舅父在旁边笑而不语,飞羽心中也不经动了一下。 这王妈慢条斯理的抿了一口水,身子往前向着老夫人凑了凑。 “这户人家姓窦,祖上也是你们拳门中人,三年前才搬回王家井”,王妈突然压低了声音有点神秘的说道。 “这……”,老夫人有点莫名其妙的看这媒婆王妈。 “姐,是这样的”,舅父看了一眼卖关子的王妈,接着说:“这窦家,其实就是窦泰宇的后人,窦泰宇被朝廷骗杀后,他的后人就隐形埋名,一直在外乡流落,几十年过去了,朝廷也不再追杀其后人了,前年他们就回了老家了,但还是不敢返回窦王庄,就在王家井住了下来,盘了一个店,开了一家馆子”,舅父喝了口水,又接着说道:“今年年初,我从山西回来,正好在这家店吃饭,坐堂掌柜的就是窦泰宇的后人”。 “喔,这个窦泰宇,我听羽儿爸说过,是个大英雄啊,可惜了,他后人现在怎么样了”,老夫人回应着问道。 这时,飞羽也精神一震,也想听一听,这可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啊。 “现在这窦家四口人,俩孩子,一儿一女,女孩大,今年二十三了,由于一直躲避官府,一直也没有聘出去,儿子十七了。”舅父接着说。 “我托王妈问了,窦家愿意和咱们结亲,今天来就是看看姐有什么打算,羽儿怎么想的。” “我没意见,兄弟,” “老嫂子,窦家那姑娘水灵着呢,模样儿俊,年龄虽然大了点,可与你家羽儿般配着呢。” 王妈也接过话来说。 “羽儿,你呢,舅父也觉得合适,你年龄也不小了,李家也不能无后呀。” 看着母亲急切的眼神,飞羽默默的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好,好,” 老夫人高兴的说,“王妈,就拜托你了”。 “好嘞,老太太,你就等着抱孙子吧” 这一年,是嘉庆二十五年。 七月十八日,嘉庆帝颙琰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山庄。二十五日(年9月2日)颙琰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 此时,旻宁跟随父皇前往。嘉庆帝病重,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禧恩、和世泰等人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是为道光帝。 此时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 清朝出现了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