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为“迎婿日”,即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重要节日。在民间流传着:“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意思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陪同妻子在回娘家路上的男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女婿有半子之亲,因此娘家人对女婿极为重视,要作为贵客热情款待。
除了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正月初二还有许多老一辈流传的习俗,比如这一天要吃开年饭,拜财神祭祖,拜年发红包等,在潮汕正月初二又称为“食日昼”,女儿回到家中,如果家中有侄儿,吃过中饭作为姑母要给侄儿发红包。正月初二为“迎婿日”,牢记“吃4样做3事”,寓意虎年顺利行大运。
吃3样
①:吃开年饭
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活动。在广东这一天有着隆重的仪式,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取用食材名的谐音,不同食材赋予了不同的吉祥美意,例如吃生菜和花菜,寓意着“生财和发财”,吃鸡寓意着大吉大利,吃葱寓意着聪明伶俐等。
总之每一道菜肴搭配都会对应一个好寓意,预示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会在氽烫后的蔬菜叶上铺满金针菇,翠绿金黄寓意“金钱满地”等。
②:吃面条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的面,这里所指的面条是有讲究的,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面条要用初一剩下的饺子面团来做,而且这面条须煮熟之后用冷水浸泡成冷汤,延续初一的饺子的祈福,从而保留“初二面”的风俗。
祖先们认为这种吃法既不浪费又象征吉祥如意。众所周知面条是长寿的象征,正月初二吃面条寓意顺顺当当、长长久久,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也有的地方也把初二吃面条解释为迎女儿回门的一种方式。
③:吃饵块
在云南等地流行大年初二吃饵块的习俗。饵块是用优质大米蒸熟的米饭做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块状、丝状、片状等形状,与菌类、肉类食材一起搭配烹调风味独特。饵块与年糕有所不同,因为是纯米制作没有年糕那么软糯和弹性。饵块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常见的特色小吃,以腾冲饵块为代表最为著名。
饵块的吃法多种多样,烧、煮、煎、炸均可。烧烤铒块将薄饼形的饵块放在无烟炭火上烤至微焦黄时,再涂抹上芝麻酱、辣酱、油辣椒等,然后夹入卤牛肉或油条,非常美味;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与菠菜、鸡蛋、等合炒被称为颇具特色的“大救驾”。正月初二吃饵块寓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④:食甜卵
所谓“食甜卵”就是吃熟鸡蛋,是大年初二这天比较流行的一种民俗。正月初二“迎婿日”,岳父和丈母娘要专门煮鸡蛋给女婿吃,并在煮的过程中加入了白糖,因鸡蛋实为鸡的羊膜卵,所以故称为“甜卵”,寓意女儿一家人人丁兴旺,夫妻和和睦睦,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做3事
①:带双数礼物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回家时要携带双数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单数会被视为不祥。礼物并不要求有多名贵,只需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之类,礼轻情意重,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表示女儿不忘本,对乡亲们仍然切切思念。
与此同时,女儿在回娘家时还带上自己亲手蒸制的发糕作为伴手礼,表示祝愿娘家的生活和和美美,日子蒸蒸日上。另外还会照一张全家福,增加节日团圆的喜气。
②:开斋日祭财神
大年初二,一些地区会视为开斋日,沿袭开斋的传统和习俗礼遇,因这一天又是米娘娘的生日,有人会选择吃素,然后做些米饭,祭祀财神。各地祭财神的仪式不同,有的早早起床跑到财神庙,希望能烧到头炷香,向该庙财神爷借“元宝”,沾上财气,寓意来年财源滚滚。
还有一些住户和商人,将自己在除夕夜接来的财神进行祭祀,中午吃象征“元宝汤”的馄饨,财神像或牌位前摆上羊肉鱼肉等荤菜,作为祭祀贡品。
③:祭祖、上坟
在民间许多地方自古以来,正月初二都有祭祖、上坟仪式,不论身份地位多高,这天都要进行祭祖活动,也就是“给祖先拜年”,表达了对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寓意祈福新年得到祖宗更多的庇佑。
大家好!我是雅倩美食,一个厨艺爱好者,分享各种美味以及相关的故事,传递一日三餐的温暖,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