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回来已到了下午两点钟,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没有干。妈妈和姐姐忙着去前院奶奶那里包饺子、蒸馍;爸爸和我去贴春联。
我先去爷爷那里拿春联,爷爷还在院里帮着别人写春联。爷爷念过几年书,曾经还在村里当过几年会计,小时候找爷爷作春联的人很多,往往刚过了腊月十五,爷爷就开始写春联了。
后街的喜子哥站在边上看爷爷写春联,不时发出一声赞叹:这一句好,那一个字写得有神。爷爷并不答话,背着右手,左手运笔,那么长的一支毛笔,宛如我写字的铅笔一样灵活。我叫了声喜子哥,喜子哥又“奉承”了我几句,我轻哼了一声没有多说话,进了堂屋去拿春联。
堂屋里,妈妈和面,姐姐擀饺子皮,奶奶包,很是忙和。我拿了春联,又端了半碗面糊,向后院小跑过去。
爸爸正在撕门上往年的春联,我把春联一一摊开,每一副,每一幅的都摆好。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喜迎新春”
这是门框上的。
“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
这是门上的。这一副应该是堂屋门的。
“槽头六畜兴旺,田间五谷丰登”
“欣欣向荣”
这一幅是牛屋的。(牛是种地不可或缺的牲口,更是农村家庭的重要财产,一般家里都会单独给牛建屋。)
还有厨房的、灶神爷的,大大小小十几个“福”字。大红的纸,墨黑的字,摆满了一地,真是壮观。
开始贴春联了。先贴堂屋的,爸爸把门面抹好面糊,我踩着凳子,上下平齐对好,先中间后四角,轻轻抚平;然后是门槛,横幅太高了,我爸贴了。
贴好后院,再把前院贴了,喜子哥已经走了,爷爷在摆弄芝麻杆子。天色有些晚了,该撒芝麻杆了。
撒芝麻杆前,先“围囤”。用锅底灰在院子里撒成圆状,一圈圈往里撒,撒到最中心,在圆点处埋上一把小麦、玉米粒、大小豆等混合谷物,寓意着五谷丰登!
我喜欢干这个活,用手捧着灰,小指处稍开缝,细灰轻轻落下,黄色的土地灰色的线条,这温暖的大地,怎么能不让人眷恋!
撒完芝麻杆,天刚刚擦黑,该忙活的都忙活完了。爷爷在院里生起了火,点燃了一颗大树疙瘩,串门的人围着火堆闲聊。
奶奶和妈妈在摆贡品。高高的八仙桌,新铺的桌布,两支大红蜡烛各在桌子一角,满桌的贡品笼罩在两团火焰中。苹果、梨子、橘子等几样水果;还有炸的整条鱼,蒸的整碗肉,各色丸子,几样面食……看得我口水直流。
奶奶把香一支支分开好,拿出三支在蜡烛上点燃,小心翼翼插在香炉内,走到桌在前面,双手合十,慢慢跪下,嘴里不出声地念叨着什么,一脸虔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虔诚。我在旁边也学着模样,跟着磕了三个头。
妈妈在后院也摆好了贡品点好了香,又分别燃了几支香,插在门口挂的柏树枝上。天黑了下来,零星的炮仗声传来,有的人家已经开始放炮了。
我缠着爸爸抓紧把鞭炮拿出来放,爸爸让我拿根长树杆子过来。院子西墙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树杆堆在那里,我挑了一根又直又长的杨树杆,这棵杨树大约有三四年的树龄,底部有我手腕粗了。我把树杆拿到堂屋门口,爸爸已解开了一盘鞭炮,借着黄色的灯光,爸爸把鞭炮的中心头系在树梢上,我拿着鞭炮,爸爸转动树杆,长长的鞭炮缠绕在了树杆上,爸爸把树杆架在院内一棵枣树上,又招呼我去前院。爷爷已经快把鞭炮缠好了,爸爸帮着把鞭炮架在了院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