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才是难题

3月份金融数据出炉,新增贷款为2.85万亿,为历年3月份新高;新增社融更是超过今年1月份再次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过去几年,通常是一月份的数据更高,今年通过政策把3月份的数据也大幅提高,应该说整个一季度,给足了流动性。

金融的数据不细扣了,很多卖方小伙伴都研究的更细致,这里只想强调货币政策通过营造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指引,已经显著提高了社会融资总量。

先说低利率环境,央行通过几次全面与定向降准,并下调政策利率来营造低利率环境。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连续走低,相对市场化的企业债券市场供需两旺,净融资额创下历史新高。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来不缺,这个量的上升基本取决于金融机构的配置需求,资金利率的持续走低有利于满足融资需求。票据等细分项收益率低利率环境也有所增长,不单独列示了。

再说政策指引,一季度通过亿专项再贷款和亿再贷款再贴现,再加上窗口指导和利率下行趋势下的银行自发“早投资早收益”的内在动力,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也保持了高力度,与往年相比也体现了1月份之后依然持续投放的节奏。而且国常会新公布了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力度还会继续。

总之,金融该做的基本都做了,给足了资金支持,但是剩下的问题才是难题。

一直在强调复工复产,凭借着前期积压下的订单,通过政策引导短期复工复产肯定没问题。但是从PMI数据来看,持续性令人担忧,新订单尽管3月份回升到了52,但新出口订单和在手订单依然在荣枯线下方。

订单的恢复来自于海内外经济活动的正常化。但从当前的数据看,经济活动正常化尚需时日。海外疫情还在发酵,经济活动大受影响,美国连续两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都在万以上,也有新闻称印度因为疫情石油需求暴跌了70%。国内经济正常化同样需要时间,一个最近用得比较多的数据是拥堵指数,从数据可得性上选三个城市上海、广州和成都,拥堵指数基本恢复到去年正常的水平,似乎没什么问题了。

但是拥堵指数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大家会更多采用私家车或打车的方式出行,人为提高了拥堵指数,所以这个指数恢复正常不代表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再来看地铁客运量,同样是上海、广州和成都三个城市的数据,大概才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下的一半。

餐饮等肉眼可见的受影响行业没有高频数据,但通过地铁这样的人流变化可想而知这些行业的惨状,更何况现在大家都在尽量避免聚集,其下降幅度恐怕比地铁更多。。

正常经济活动的需求才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流动性支持可以让企业克服暂时的困难,但即便是贷款全部免息,没有需求的真正恢复企业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当中,不可长久。最近裁员的新闻越来越多,经济压力还是在不断显现。这才是金融政策无法解决的难题。

希望各国给点力早日防控住,也希望国内的各位不要放松警惕,防止疫情大面积卷土重来。只有病毒真正可防可控了,经济活动才能早日恢复正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ltsy/5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