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茶叶大红袍,属于红茶还是乌龙茶

TEA

CHINA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茶经》一之源

大红袍到底是红茶还是乌龙茶?

过往与茶客们喝茶的过程中,一提及或品鉴大红袍时,许多茶客总以为大红袍是红茶,难道是因为多了个‘红’字吗?

在这里也不卖关子了,众所周知又众所不知的是,大红袍其实是属于乌龙茶!乌龙茶同时也叫青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的一大类。

以往线下的品鉴活动时,我们总是要为解释大红袍其实是乌龙茶,也是属于武夷山的岩茶,大红袍作为岩茶里的大当家,也是国宝级茶叶。

岩茶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千年前,武夷山的岩茶种植早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是融入了当地人们的重要生活饮品,到了唐朝时期,武夷岩茶成为贡品,进入皇宫为皇室享用,大红袍便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备受欢迎与推崇。

那么大红袍为什么叫大红袍呢?

相传古时,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病疾,肚痛难耐倒在了路上。天心寺的老方丈路过将其救回寺庙,煮了碗茶给他喝,肚子痛便好了。后来秀才中了状元回来武夷山答谢方丈,方丈指了指山上的茶树说是它救了你,秀才将中状元所着的红袍披在了茶树上,茶芽也被映得发红,此茶树因此得名“大红袍”。

据说如今的六棵大红袍母树,也是故事中的茶树,它们长在九龙窠的一面崖上,年起已经停止了开采,再也喝不到了……当年尼克松访华时,就收到了主席赠送的4两大红袍,被称作送了“半壁江山”。

但母树的纯种后代,母树2号已经经过无性繁殖种植,一般会叫“纯种大红袍”,能喝到,不过价格偏高。

呼应前文圣经里的上者生烂石,植株灌木型的大红袍便是生长在砾岩地质上。大红袍的茶园大部分在武夷山的岩壑幽涧之中,四周有山峦为屏障,日照短无风害,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8-18.5℃之间,年降雨量达到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湿度80%左右。

这样环境种植出来的大红袍,除去山头与工艺的区别,岩骨花香是它们统一的调调,大红袍冲泡出来的香气有幽兰香和果香为主,其中我个人偏好兰花香大红袍。(植入产品),好的大红袍有着甜蜜的蜜桃香,另许多茶客沉醉神往!

大红袍的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

大红袍的故事

??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大红袍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并成为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唯一茶产品;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大红袍绝品作为首份现代茶样品入藏国家博物馆;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

??年1月21日,“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评比大赛“民生银行杯”中,大红袍获得金奖。

国宝茶王

??大红袍系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堪称国宝。

??年拍卖会上,20克大红袍拍出15.68万元至20.8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天价,人民保险公司以一亿元承保6株母树大红袍,上世纪80年代初,大红袍品种无性繁殖成功。

??年6月,武夷山市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大红袍开始大批量生产,其品质均已达到母树大红袍水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

??年起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进行留养,指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大红袍管护。

每日识一茶

品牌

守恒

耐常

文献参考来源

·《茶经》——陆羽

·百度百科

·知乎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ltsy/13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