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秋是一个古老的文化习俗。在古代社会,物质生活非常匮乏,有很多贫困人口存在。有些贫民已经失去了土地,只有靠卖工度日,或者租田地耕种,免强维持生活。在这些人中,有些人生活确实无奈,生活不下去,只好趁着关键节点上去偷东西,又不被人家责骂厌恶,如立秋节和中秋节去偷人家的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除夕夜偷吃人家祭祖的贡品等等都不会招惹祸害。后来立秋节的“摸秋”习惯,被古代大众所接受,并且具有深层次的意义,被古代大多数人来效仿,便成为一种农村古老的风俗习惯,赋予了诸多新的含义,被大家津津乐道。
其实,“摸秋”就是在“立秋”之日,借立秋节的到来,去偷田野上的五谷杂粮和秋果,作为安度饥荒的来源。古时候人们在立秋节之夜,家里的主人贫困潦倒,为了养活家人,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田野里偷取能够食用的谷物、蔬菜和水果,只要能够食用的都可以偷取一些回来。这就是“摸秋”的原来真实的现象。后来,古代庄稼人认为,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所有的谷物粮食,水果蔬菜,都丰收了,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为了度日,来偷一点,也不算什么,算是一种行善聚德的好事,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追究管理这件事情。
若是大灾之年,摸秋的人想偷,也难于偷到这些农产品。因此,后来人们认为,每年秋季有东西让人偷,说明是个丰收之年,若是灾年没有东西可偷,那该怎么办,日子就不好过起来。所以,后来人们认为摸秋并不是什么坏事,大家都充满着,对农产品丰收的一种向往和期待。后来偷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了这一个古老的习俗了。人们都在立秋节这天晚上,都带着对丰收的一种祝愿和向往,在深更人静的时候,到田野上去偷一些农产品回来,品种越多,人们就越高兴,说明这一年的年景非常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心里就越高兴,种田人的日子就好过一些。
后来,古代社会,摸秋的现象,一般只局限于“立秋”节这天和中秋节进行,即使有人发现,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去理会的,其它的时候,晚上去偷东西,一旦发现了是不会饶恕人的。这种习惯自古至今,仍然保留和传承下来了,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习俗,被农村人津津乐道,久盛不衰。有人说这种古老的习俗,是庄稼人对贫穷的人一种施舍方法而已。有的人是说,古人期待丰收的秋天,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