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公上甲微名字纠正脱离神话范畴的商公,上

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67.html

在先秦文献典籍当中,自王亥开始诸王事迹逐渐丰富,可见自契的第七式,商逐步进入信史时代。到了上甲时代也就是王亥儿子这一代,商已经完全步入信史时代,根据发掘出的甲骨文号卜辞完整地记载了自上甲三报二示直至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的商人先公先王的世系。

不同于夏朝和先商的无文字可寻的历史,上甲时代的历史已经完全脱离神话范畴,将中华文明切实地向前推进了千年。

那么上甲在卜辞当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将卜辞进行整理,我们获知甲微是一个极擅征战的首领,扩大了商的领土,在位时扭转了商的发展颓势,促进了商的进一步发展。这位商公本名叫微,微死后他的后代通过占卜确定了他的庙号上甲。大部分百科上说微的母亲用其生日的天干来命名,给微取名上甲的说法恕作者不敢苟同。

上甲之名多现于祭祀,我想后人祭祀先祖不可能直呼其名吧?即便在现代我们对于礼节已经不太那么讲究了,在祭祀先祖时还要在名字前面加上先公、先妣以示尊敬,所以甲骨卜辞中的上甲绝对不可能是微的母给定的,老妈给儿子定庙号也太扯了。

上甲的登位之路也不是那么太顺畅,王亥死后根据世系考察,位子传给了他的弟弟王恒,王恒死后传位上甲。这一段有人提过质疑,说上甲应该是王恒的儿子,不然王恒为何要传位给上甲?要知道在王亥之死的记载中,王恒身上还有谋杀王亥的嫌疑,费尽心思夺过来的王位为何要还回去呢?

这就要扯到当时的继承制度了,殷商前期的传承制度可不像后世的宗法制,他们的传位原则是兄终弟及,弟终回传长兄之子。至于为何这么肯定上甲为亥之子呢?那是因为有证据啊,胡后先老先生早年收集到一块甲骨文,编号,其上卜辞明确记载:上甲父亥。

由殷墟卜辞所见,商人对上甲微的是非常尊重的,《国语·鲁语上》云:“商人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这个报字在祭祀中很少用到,夏朝得此祭祀荣耀的是杼,开疆拓土发展生产因此杼在夏民心中是个伟大的君主。

微得此殊荣,可见商人对他功绩的肯定。上甲微的事迹在《天问》和《竹书纪年》中有过零星记载,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假中于河”“以复有易”。其父被有易杀死后五年,上甲微向河伯借兵攻打有易,杀死国君绵臣报了仇。这场战役不似以前,相土时期以武力率服四方,并不吞并这些部落,顶多算是打一顿然后劫掠一番就撤了,或是将这些部落纳入管理范围,每年收点贡品。

上甲灭有易则不然,是直接吞并,有易之民全部充作奴隶,有易部落被上甲攻破之后几乎是遭遇了灭种危机。剩余民众一看,不逃跑不行了,被上甲抓住完全没好日子过,有易部落剩余人口亡命外逃。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易被灭的惨状触动了河伯部落首领的恻隐之心,他偷偷帮助剩余的有易民众出逃,这部分有易残部向南逃窜,后又被上甲堵了回来,不得已只好返回北方。北方上甲势力所不及,有易残部得以喘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建立了新的部落叫夷民国,又称鬼方。

上甲伐有易是先商的一个转折点,商由此进入中兴之势,大量的奴隶补充极大的富裕了商的劳动力,促使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而伐有易的这场战争也让其余部族看到了商的武力值,当时的商部落军队已经能够依靠武力长途跋涉,跨国作战了,这在奴隶制早期是了不得的战斗力。

此战威慑力比想象中的要大,商得以在在殷一直居住了近百年,直至孔甲九年才复归于商丘,可见这次战争为殷人带来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安定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ltsy/1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