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就了港股改革者李小加

作者

沽民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年“四所合并”开启了港交所的当代史,年的“李业广上书”,则翻开了港交所与内地经济相互连接的篇章。但是,港交所自建立以来的制度改革与创新最密集的时期,却是在年之后。至今接近10年的时间里面,港交所实现的“里程碑”式创新高达21项(-之间只有14项),例如与A股建立“互联互通”,以及“同股不同权”等上市规则创新。今天,港交所正在发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全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香港四所合并。年3月27日,香港证券按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九龙交易所四间交易所停业,4月2日由四所合并而成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正式开业。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

毫无疑问,这些一系列根本性的制度变革,都是在港交所现任CEO李小加先生的带领下,一步步实现的。1.时势造英雄李小加祖籍东北,年生于北京,后父母赴甘肃支边,遂在甘肃长大。李小加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中海油的石油钻井工人。70年代的时候,在渤海的石油钻井平台上与自己同年龄的“小伙伴”同处一室的时候,不知这位生于北京城南的少年,可曾会想过有朝一日会南下香港。

港交所CEO李小加先生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

那个红色年代,同龄的小伙伴在工作闲暇时间背毛选,而李小加却在背英语字典。命运机遇,终究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正是有了做工人期间打发闲暇时间背单词书的英语底子,在恢复高考之后,李小加顺利被厦门大学录取,主修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刚创刊不久的国家级英文报纸ChinaDaily(中国日报)成为一名英语记者。80年代,春风吹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切都萌发着新的生机。能够接触到全球财经最前沿的,无疑是英语以及一切具有涉外属性的工作了。作为英语记者的工作,使得李小加能够“开眼看世界”,恰逢彼时中国出国留学热潮正在悄然兴起,于是李小加便积极地申请美国大学。最终,他与妻子一同被阿拉巴马大学录取。留学期间,李小加逐渐认识到,在美国从事语言工作,中国人具有天生的局限性;经历了思想斗争,李小加决定改行,选择了法律专业。递交申请,收到多份offer之后,由于囊中羞涩,李小加不得不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的橄榄枝,而选择学费最便宜的印第安那州。也许是命运之神的眷顾,李小加在给哥大发信说明因无法支付学费而放弃Offer之后,一位哥大教授打来的电话,他答应给李小加读法律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另外还有一年美元的生活费。“他真是我的恩师,在关键时刻给我机会,改变我的一生。要不我现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师,帮助中国餐馆的工人做绿卡申请了。”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李小加回首往事时,如是说。李小加非常感激这位老师带给自己的机遇,后来专门为这位教授成立了爱德华教授终身基金,让哥大资助像自己当年一样的人。“朝发轫于天津兮,夕至于乎西极。”屈子《楚辞》里面这句话,像极了李小加这代“六零后”的人生机遇。此时此刻,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之神为你的下一刻准备了什么,就仿佛十年前的自己不会知道十年后身处何方。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进入者,意味着获取了跻身华尔街的入场劵。从渤海上的石油钻井工人,到被哥伦比亚录取,于一般人来讲,已经是tremendousachievement了。然而于李小加,这却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2.历史的车轮进入90年代,这片土地上的空气,仿佛已经脱去了80年代的料峭寒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春风浩荡,万象更新。面对历史大势,中国的车轮究竟是加速,还是停滞,年给出了答案。这股春风,香江的那一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年,时任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向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上书”,提出“优质国企”来港上市的方案。这一建议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支持。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有(集体所有),因此上市之前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即“H股”与“红筹股”),使之符合国际标准。这次事件史称“李业广上书”。它不仅改变了港股与港交所的命运,也改变了李小加的命运,更为李小加执掌港交所,埋下了草蛇灰线。

青岛啤酒H股上市。年7月,青岛啤酒作为第一家H股,在香港上市,图中前排左三(除最左背对镜头者)为李业广。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

就在内地企业以红筹股与H股架构赴港上市的历史大幕拉开之际,李小加正值于哥大法律系毕业。在凭借优异成绩以及实习时的出色表现,李小加成功进入华尔街最大的DavisPolkWardwell律师事务所,负责证券及兼并与收购。刚刚步入职场的李小加,就参与了中国财政部首次面向海外发债的案子,发债的主承销商正是大名鼎鼎的美林集团合作。李小加的表现,得到了美林集团的赏识。不久后,受美林的邀请,李小加转如投行。这一年是年。在美林工作的九年里,李小加牵头完成了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多个国有企业,以及江西铜业、凤凰卫视等大型民营企业的IPO与债券融资项目。显赫的业绩不仅使李小加在投行业内获得了声望与影响力,也为其后来的事业发展积累了坚实与深厚的人脉。年,李小加决定加盟摩根大通,并担任其中国区主席兼法人总裁。他的加入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据统计,在年的中国股票交易账簿管理人名单上,摩根大通的排名从11位跃升至第3,成功超越摩根士丹利和老东家美林证券。在中国IPO市场,让摩根大通从没有存在感到成为市场举足轻重的玩家,也只用了三年的时间。

建行全球发售。中国建设银行为首家全球通的H股IPO。图片来源:人民网财经

加入摩根大通后的第七年,年6月,李小加被任命为港交所CEO,转年1月,李小加走马上任。仿佛投桃报李,又像是一次轮回。当年推出内地企业“H股”与“红筹股”上市的港交所,给了李小加在投行成就自身价值的机会;这一次,轮到李小加带领港交所前进,实现更大的交易版图。的确,李小加需要比单独一家投行大得多的舞台,去接受更大的挑战,实现更高的追求;而港交所同样需要李小加,因为当此之时,只有李小加能够最好地整合资源,帮助港交所在既有的基础上实现突破。

H股上市二十周年志庆。图中锣左方第四位手执红锤者为李小加。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

就这样,从年起,在李小加的执掌之下,港交所的改革与创新在加速。3.十年磨一剑年李小加出任港交所CEO,在短暂的蛰伏之后,从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重大的制度改革与创新落地。如果说H股上市为全球资金找中国货主,符合了90年代与21世纪头一个十年的全球金融大气候,那么当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与财富增值,就是时代的新主题。洞悉这一历史大势的李小加,在积极推进A股与港股“互联互通”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年11月沪港通刚刚开通的时候一度出现成交清淡,然而随着后来深港通的开通以及税收政策的逐步落实,“互联互通”开始被中港两地的股民与机构“玩转”。先是年港股大牛市之中南下资金的“买买买”。到了年,随着A股纳入MSCI指数,外资借道“北向通”持有A股,已经蔚然成风。

互联互通每日平均成交金额统计。年平均每日北上资金成交量超过亿,而同期南下资金每日平均成交量也大约在亿左右。与刚刚开通每日几亿元的成交量已不可同日而语。(图表单位:百万港元)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

由于是股市范围内的创新,所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5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