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福建写首歌”采风活动的第3天,跟随粤港澳大湾区的音乐人一起来到了南平市武夷山。音乐人们在福建的山水里寻找写歌的灵感,而我则是沉醉在武夷山的美色里和茶香里。虽然我是初来武夷山,但也早知道武夷山的大红袍和正山小种很知名,自唐朝起就成为贡品茶种。所以说武夷山的故事,我想先从茶说起。武夷山天心岩有个九龙窠,这是一条长约2-3公里的峡谷,峡谷两边矗立着9座山峰,在第5座山峰的半山腰生长着6棵古茶树,它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茶树—-母树大红袍。武夷山人甚至为它们购买了1个亿的保险。每年古树发芽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茶树下连喊3声发芽了发芽了发芽了。这6棵古茶树连接着武夷山茶的茶魂。我们一行人自然是要来看看这6棵古茶树的。没看到古树前,倒先看到一块巨大岩石上的大片石刻。这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和皇帝为武夷山茶书写的“表扬信”,其中有3个字很难认,导游说很少有人能读对“晚甘侯”三个字。“晚甘侯”的作者来自于苏东坡。据说苏东坡很喜欢喝武夷山的茶,说武夷山的茶是入喉回甘的尊贵王侯。明朝时期,天心岩寺庙里的和尚凿壁种下了母树大红袍,等我们终于见到母树大红袍的时候,被它艰苦的生长条件惊住了,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6棵古茶树顽强地生长在崖缝里,却生机盎然,巍然矗立。此时,我的心中涌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武夷山茶要叫大红袍?其实这里是有一个故事的,张艺谋还把这个故事呈现在了《印象大红袍》里。传说,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中病倒了,武夷山天心岩寺庙里的和尚用茶水养好了他,书生走后立誓一定会回来报恩,后来,书生果然考取状元,来到天心岩把状元袍披在茶树上,从此以后,武夷山的茶便有了名字:大红袍。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从年开始便停止了对母树的采摘。最后一次采摘的大红袍还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呢。这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在国家博物院里的现代茶叶。武夷山人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上旬才开始采摘茶叶,但武夷山的茶叶绝不仅仅只流传着母树大红袍的故事。虽然我不懂茶,但在武夷山喝了大红袍和正山小种之后,我觉得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才是茶中极品。第一感觉是香,果真是唇齿留香,小伙伴开玩笑说,喝了武夷山的茶,说话就会“茶里茶气”全是香味。第二感觉是回甘。先是有点涩,然后是久久不散的甜,同行的小伙伴中有爱茶和懂茶的人,走之前找老板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