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被大家称为“中元节”,它是来自于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因此这一天也称为“七月半”,“鬼节”。在传统节日中,中元节自古到今一直都备受人们重视,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春节和清明,并称为“四大祭祖节”。
凡是重要的节日,必定会有一些传统的民风习俗,中元节自然也不例外。今日中元节,牢记“一不留,二要满,三不吃”,为家人消灾祈福。
中元节一不留中元节来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了,无论家家户户都需要摆上贡品,虔诚的祭拜。很多人祭祀完之后,贡品也就摆在那里。其实祭祀完毕的贡品家人可以分食的,这种习俗从古流传,是被认为能够获得诸神和祖先赐福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人们节约粮食的一种表现。
中元节二要满一、饭要满
中元节祭祀先祖的过程中,都需要摆上祭饭,而饭的多少也是有忌讳的,有人觉得祭祀意思到了就行,就会略微盛一点饭,这其实是对先祖的大不敬。盛饭的时候一定要盛满,这是对于已故之人的尊敬,另外民间认为,饭盛满后先祖们会保佑家里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二、酒要满
酒是咱们中国的特色饮品,无论在那种场合似乎都离不开酒,因为酒代表着“长久安康”,祭祀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给先祖们倒上一些酒表达敬意。那么此时酒也一定要倒满,俗话说“酒满心诚”,酒倒满了才显得有诚意。
中元节三不吃不吃鸡
鸡肉营养丰富,鲜嫩可口,可是在中元节的时候,鸡肉是不能上桌的,因为鸡平时喜欢用爪子刨地,古人认为鸡会把给先人的贡品以及烧的纸钱之类刨出来,导致先人收不到而怪罪,所以鸡肉中元不能吃。
不吃牛肉
中元节是秋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秋季丰收的金秋时节,在古时候人们丰收的时候都不离不开耕牛,它们可谓是人们务农的好帮手。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而牛在道教中视为长生不死的象征,代表着永恒的生命和无穷的力量,所以这一天是不吃牛肉的。
不吃梨
梨是秋季的应季水果,清甜可口,能够滋阴润燥。但是梨的谐音是“离”,有离别、分别的意思。中元节虽然被称为“鬼节”,但真正的意义是家人团聚,所以此时如果吃梨的话就会被视为不吉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元节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区别,虽然有些风俗看起来有些迷信,但其实都是人们为了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