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贡品 >> 贡品介绍 >> 春来茶香撷绿芽一

春来茶香撷绿芽一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宋人李复有诗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暖花开之际,茶人们一年一度的盛宴便如约而至——春茶季。对他们而言,春日的阳光和雨露,都藏在这一杯春茶里。有的甘甜、有的浓郁、有的花香袭人、有的野性十足……百般滋味,似乎是要静下心来将每种都品上一品,才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春风晓露沐新芽

“春来发几枝”,春天生发出来的事物,总是透露着出清、轻、晴的气质,弥漫着“一口鲜”的味道。

尤其是春茶,承载了多少爱茶人心里一年的呼唤与期待。轻轻地抿上一口,会感觉到整个春天都被吸入体内。

历来民间流传着“一两春茶一两金”的俗语。春茶之所以受到茶人们的追捧,是因为其口感细嫩,且富含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各种营养物质得以积累。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茶芽肥硕,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春日萌发的新芽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活性酶等,口感鲜嫩,甜润爽口。

若说春天是什么样子?不用看别的,单看那一杯春茶就够了。因为春天偏心地把它的所有都化作了一杯春茶。所以,对于茶人们来说,春茶喝的不仅仅是一杯茶,而是整个曼妙的春天。

春茶的香,就是春天的香气。草木在春天变得柔软,雨后沁人心扉的芳香,给记忆打下深深的烙印。春风拂面、茶香氤氲,闭上眼,一切仿佛都触手可及。

春茶的色,就是春天的颜色。清明、谷雨,幽幽山谷、空翠湿衣。活泼的小溪流,倒映着绒绒的芳草;饮水的小鹿,一抬头看到蝴蝶落在花上。饮茶人对着一盏茶痴痴凝望,绿野仙踪尽收眼底。

春茶的声,就是春天的声音。壶在灶上嘶鸣,是隐约着的东风。茶水流淌进杯盏,泠泠如江南烟雨。二月春风下的鸟嘴、横牙、雀舌,在杯中载沉载浮,像它们的名字一样复活,在茶的生命里婉转。

春茶的暖,就是春日的暖阳。无论外面怎样的寒气逼人,茶都能以宽广的胸怀,给一个春意盎然的拥抱,融化指尖的冰川。温热的茶汤入喉,那冲淡的柔情,是宜于放风筝的艳阳天,舒缓浮躁的心。

书画家丰子恺曾说,春日,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在寒冷萧瑟的冬天,春是人们生活中不约而同的那点盼头,不管是一片荒芜中见到的一簇新绿,还是一片春茶中的鲜爽滋味,都能叫生活多一些鲜活,也多一点腴润。

所以,闲暇时,不妨端一杯春茶捧在掌心。观色翠绿,嗅味清香,在这盏新绿之中感受春风十里,让浮躁的心变得和春天一样透彻、清明。

采焙春茶有讲究

清代《西河诗话》记载,京城快到清明节,马车押送茶纲入京,用小锡瓶贮茶叶数两,外面贴着大红印签:“马上春茶”。北京素来是“春脖子短”,这时候王侯公卿还穿着皮衣御寒,喝上一杯直叹:“江南春色至矣!”

也就是说,当北方还是料峭春寒之时,南方的春茶已开始迸发出生命的嫩芽。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换算成现在的公历,就是3—5月中下旬这段时间。从茶树发芽最早的四川、云南,再到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各茶区渐次进入茶叶采摘期。陆羽给出的最佳采摘期有3个月的时间跨度,这给因为地域广阔而发芽时间先后不同的各地茶区留出了余地。

对于春茶的划分其实说法不一。有文献称清明至小满(5月中旬)为春茶;有文献则认为,5月底以前采制的茶为春茶;还有的文献称,春茶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

古人认为采茶需求早求珍,要按时节采制,于是将春茶细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3种。

社前,时间段指“春社”之前。古时,人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这天称为“社日”。如果按干支计日,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晚唐僧人齐己在《茶诗》中称“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火前,即”寒食节”之前。古人有寒食节禁火、吃冷饭习俗,故称“寒食”。雨前,即谷雨之前,4月5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为雨前茶。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很明显,许次纾认为谷雨时节采茶最佳,而对应公历时间已经是4月下旬。当然其中不乏对茶叶嫩度追求不同的原因。而对于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古人采茶讲究雨天不能采茶,晴天有云也不能采茶,必须是大晴天方可,且要在黎明破晓之前,趁着露水还在而采,一旦日出则必须停止采摘。晴天采茶是因为要在当天把一系列的工序完成,如果在阴雨天采茶制茶,则会在干燥程序上遇到障碍。

采茶的天气及时辰都具备了,接下来要采什么样的茶呢?《茶经》有云:“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明黄德龙《茶说》亦云:“俟其曙色将开,雾露未散之顷,每株视其中枝颖秀者取之。”古人选择枝条颖秀挺拔者采摘鲜叶,自然是取其最优品质采之,不知是否也有保护性采摘的理念。这种采摘方式对于茶叶成品品质及对茶树的保护来说其实是科学的。

古人采茶的手法也很细腻。宋徽宗《大观茶论》:“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其中,“爪”指的是指甲,意为用指甲掐断,而不能用手指揉掐,担心人体气汗熏染导致茶叶不够鲜嫩洁净。所以,采茶工人多自带清水,将所采鲜叶投入水中以使其清洁丰润。

采茶本就辛苦,还要一路带着清水,没有一把子力气是做不了这等差事的。当然,这种要求是在对茶叶精细程度极尽苛求的宋代,其后续制茶还要求茶工换新衣且剃掉胡须,要知道在古代剃须是对人的一种侮辱。然而,为了得到至清至洁的茶叶,这倒也符合卫生。

自古春茶作贡茶

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非常细嫩,由于量少也就十分珍贵。

早在唐代,就有“春分”时采摘特早萌芽制作社前茶为贡品的记载。如每年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属于社前茶。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在湖州长兴采制的顾渚紫笋茶,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所以,每年皇宫“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笋贡茶,必定是春分时节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叶。

《茶经》带动了唐代饮茶的流行。在唐朝后期,人们开始把茶的珍贵与采摘时间的提前联系在一起,有了“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说法,还保留了不同地区发芽时间差异的认知空间。

不过到了五代时期,毛文锡在《茶谱》中却写道:“……有早春、火前、火后、嫩绿等上中下茶。”还说:“……骑火茶,最上,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言外之意,采摘春茶最佳时段不在春分,这种说法直到宋初仍然被人们认可,北宋宋祁《甘露茶赞》附和说茶应“采以清明”,丁谓《茶诗》道“开缄试火前”。

但后来由于皇帝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2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