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真是诸葛亮发明的南方方言道真相,只有

馒头作为中国北方的主食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了日本、韩国甚至东南亚都非常受欢迎的特色食物。制作馒头需要对于发酵时间、面团用面量以及按压次数等都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制作出品相好看、口感松软的馒头并不容易,制作馒头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那么馒头最早始于什么时期呢?

“馒头”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事物纪原》卷9《酒醴饮食·馒头》记述:“昔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也,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明飨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飨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大概的意思是,诸葛亮打孟获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邪术,这种邪术需要贡品,一般要人的头颅。诸葛亮不愿意把真人作为祭品,于是把羊和猪的肉用面包起来,然后假装是馒头。所谓“馒头”就是“瞒头”。这个典故后来也放进了《四库全书》。

但是这个故事并不能说明就是诸葛亮发明了馒头,首先这种用于欺骗鬼神的祭品,并没有说真的做成了食物,忙于战乱的军队也不太可能尝试这种相对复杂而且不太容易保存的食物。有肉直接就着面吃肉不就完了吗?

其次,这样的“面包肉”也不是如今的馒头,而是包子啊!所以诸葛亮只是发明了馒头这个名称,并非发明馒头的美食家。

不过,使用馒头祭祀的习惯却流传了下来。如今北方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馒头依然是供奉神灵的重要食物。亲友之间也会互相赠送馒头以示祝愿,用于祭祀的馒头也会制作得更加更加精心、讲究。这一点可能和诸葛亮的典故关系不大,因为作为主要粮食,馒头已经成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的象征了,特别是白面馒头。

其实如今在南方的很多地区,还是“包子”“馒头”不分的,特别是在江苏、浙江吴语地区。这些地方将无馅的叫“实心馒头”,“淡包”;有馅的叫“肉馒头”、“菜馒头”、“糖馒头”。所以诸葛亮所发明的,很有可能是如今的包子和馒头的名字。

那么馒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一点还是要从制作工艺进行切入。馒头最重要的就是面发酵,面团发酵技术最早始于西周时期,一种叫做酵面食品“酡食”是最早的发酵面食。

在秦汉之后,饼开始增多并成为了重要食物,西汉末还出现了“酒溲饼"和“蒸饼”,其中特别是“蒸饼”和后续的馒头在制作工艺上已经非常相似了。

不过,真正的馒头,在宋朝出现。两宋之间,“酵面发面法”的出现,已经可以让百姓们制作出和现代差距不大的馒头了。到了元代,馒头的制作方法以及流程基本上与现代相同了,当时人们可以使用碱和盐解决面团发酵产酸的问题。到了明清,实心馒头已经推入市场,成为主食之一了。

很多人将我国的馒头称为“中式面包”,这样的说法弄月是不认同的。从营养价值来看,馒头是更安全、健康的食品。年4月瑞典科学家首次宣布,在某些高温烹饪的食品中,特别是在油炸薯条中发现了丙烯酰胺,这种物质会对人产生致癌效果。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油炸、焙烤食品中都含有丙烯酰胺。在食品达到℃以上产生,而且其含量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面包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馒头作为一种气蒸方法熟化的食物,是不含有丙烯酰胺,更不会致癌。所以馒头有着面包无法取代的效果,不仅更适合中国人的胃,也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智慧闪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gpsy/1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