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不仅包含古人智慧的结晶,还体现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富含人生哲理。
一直到现在,俗语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俗语一直流传至今。比如“身正不怕影子斜”、“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等。
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一些俗语,也表示古人对礼节的重视,我们国人一直都是礼仪大国,在饮食文化中,也有很多俗语,有一句时常被人提起的就是“菜不摆三,筷不撑五,席不成六”。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讲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菜不摆三其实古人是最讲究礼节的,从出嫁到生子到葬礼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习俗,有些东西看起来可能是一些“封建旧习”,但其中却包含着古人最深奥的智慧。
首先我们先说“菜不摆三”。
不知道大家在宴请客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菜数几乎都是成双的,没有说是成单的,这个原因也归功于我们觉得成双寓意好。
这都是源于这个俗语,小的时候应该都听长辈说过,桌子上的菜不能摆三个,不管几个人吃饭都不可以,小的时候总以为是怕寒酸,但是张大之后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都说了,我们中国首先是一个礼仪大国,其次中国人很在乎“好事成双”,我们常能听到“四菜一汤”,但是很少说“三菜一汤”。
这个“三”字的发音和“散”很像,听起来就非常像散伙饭,寓意非常不好,一不小心还会让客人心生不满。
所以在过年过节或者宴请客人的时候都是双数,有的准备六个菜,代表着六六大顺;八个菜,就代表着发财;十个菜就是十全十美,毕竟好的寓意大家都开心。
还有重要的一点,古人摆三个菜的场合通常都是在祭祀的时候,这三个菜就是给死去亲人的贡品,如果在宴请朋友的时候上三个菜,会有不吉利的感觉,让人心生害怕。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宴请宾客尽量用成双的菜数,这样在礼节方面才能不被人挑毛病。
筷不成五说完菜来说筷,这个筷不成五的意思,不是我们单纯理解的不要摆放五只筷子,我们转一个弯来理解它。
“筷不成五”其实就是指筷子不能够长短不一,两只都要整整齐齐,不要三长两短。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五”对应的就是三长两短中的“三”和“两”,这里的意思,给客人上筷子的时候,不要上长短不一的筷子,先不说不一样的筷子在吃饭的时候有多不方便,也容易让人产生代怠慢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长短不一的筷子很容易让人想到“三长两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你可不要有一个三长两短啊”,所以在古人的眼中三长两短指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其中也有着不好的寓意。
我们宴请人吃饭,肯定是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如果在一些礼节方面让客人不舒服,这也就得不偿失了。
用筷子其实还有很多礼节,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筷子敲打自己的饭碗,每当这么做的时候,就会被父母训斥,说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古代人非常崇信神鬼之说,他们认为用筷子敲碗就是在招鬼魂,所以在这方面也是比较忌讳。
而且也不能将筷子插到碗中,这举动就是变相在诅咒,现在看来有一些偏激,但是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哪怕在现在,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席不成六说完菜和筷,最后我们来说席。
“席不成六”就是字面的意思,一张桌子不可以坐六个人,这个礼数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六这个数字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吉利的数字,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一张桌子就不可以做六个人呢?
其中这都源于古代人的建筑,我们看过电视剧都知道,古代人的桌子很多都是方形的,为了美观就会一边坐三个人,这让看起来美观,六个人听起来也非常的吉利。
但是这样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样坐会形成一个乌龟的形状。
乌龟虽然长寿,但是在古代,乌龟更多是用来骂人的,所以古人非常避讳这个。
六人成席恰好就犯了这个忌讳,就使得很多古人对这个席不成六的说法开始推崇,那时候人们特别信这些,一旦观念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
想要根除这说法,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实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太注重席不成六的这个说法,我们现代的桌子几乎是圆形的,不分做几个人,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我们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一些风靡的传统习俗,我们大多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虽然古代人的一些俗语很有道理,但是都少都会占一些封建迷信,我们在理解这些俗语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文化风俗千千万万,有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发扬光大的,也有我们去摒弃的,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风俗文化,了解他们的出处,将一些好的风俗发扬光大。
你们还知道哪些习俗?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