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图·壁画莫高窟·初唐而胡饼这个名字一叫就是几百年过去了,也就是说这几百年,这个饼的馅料基本没怎么变过……核桃馅,是最初月饼馅界的霸主。贰.没有月饼的中秋节月饼和中秋的第一次会晤是在唐朝。大将军李靖非常赶巧,正好在八月十五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庆功宴上拿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蟾蜍就是说月亮,那时候月亮上还是蟾蜍为大,没有嫦娥什么事。但唐高祖号召力有点弱,而且中秋是唐初开始逐渐兴起的节日,所以各方面礼仪讲究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月饼和中秋这时候也只是匆匆擦肩而过~到了北宋,朝廷正式设立中秋节,到了中秋,宫中喜欢吃“宫饼”,传到民间,则称之为“小饼”、“月团”,苏轼就作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饴,就是麦芽糖;酥,就是酥油,两者相拌,成了那时候月饼最佳馅料。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比五仁月饼更让人闻风丧胆的水晶饼。▲水晶饼(没有说这家月饼不好的意思)叁.最终还是五仁直到明代,月饼才真正得名“月饼,”中秋吃月饼才开始作为习俗,最初的月饼是作为贡品祭献的。《宛署杂记·民风》,书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那个时候人们吃什么馅的月饼呢?《万历嘉兴府志》云:“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赏月达曙。”水果月饼,清新爽口,甜而不腻,古人爱月,边吃水果馅的月饼边赏,一赏就是一整夜。不仅是馅料讲究,月饼的模样也讲究,或许是来自活字印刷术的灵感,明朝的吃货们用起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模具,而且造型也不局限于圆形,更加生动活泼一些~▲民俗收藏品——饼模到了清朝月饼馅更丰富了一些。杨光辅在《淞南采府》中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桃肉馅,依旧是水果馅的月饼,看来古人对于水果馅情有独钟~袁枚在《随园食单》写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看着是不是特别眼熟,这便是五仁月饼的前身。所以扳指数来,历史上有记载的月饼馅有核桃、酥糖、水果、五仁没想到现在被众人唾弃的五仁月饼,竟然是月饼界的开国元老之一,此时此刻不知道该怀疑自己的品味还是古人的品味……也难怪五仁在风评如此差的情况下,依旧能在月饼市场里横行霸道,原来这是一个有故事有阅历的饼。这么想着,竟然感觉五仁月饼有一点点长辈式的和蔼可亲……那怕是更不能吃了。我宣布,秉着尊老爱幼的原则,五仁月饼将退出本届华山论饼。顺便谴责现在的一些无良月饼开发商,让五仁这样的老前辈出场买笑,简直业界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