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是把该说的都给说透了怎样选择成

北京哪些医院皮肤科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60214/4770025.html
前段时间写了肯尼斯.费雪那本《超级强势股》的读书笔记,后来想想菲利普.费雪的书也实在应该拿出来好好看看,虽然距离现在时间已经比较久远了,但经典就是有穿越时间的力量。费雪能被很多人熟知,大概和格雷厄姆深入人心的原因一样,都是和巴菲特有莫大的关系。巴菲特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可以理解为股神在投资上有两位老师:一位是真的给他上过课、并且后来共过事的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第二位就是工作和实践当中认为对他的投资理念优化升级帮助最大的菲利普.费雪。其实在后来的巴芒合作过程中,查理.芒格就是股神亦师亦友的合伙人。巴菲特很好的把两位大师所长给结合起来,并且进行了“系统升级”,用于指导自己的投资实践。股神的选股原则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这道理看起来好像特别好懂,但其实整个认知升级的过程也是部血泪史,这个在《巴芒演绎》里唐朝老师聊的很细了。这本《怎样选择成长股》是菲利普.费雪写的第一本书,成书时间年、首次发行在年。手上的这个版本并不是年写的那个样,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年由著名的小费雪-肯尼斯.费雪重新做了序言和前言之后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第二部分是老费雪年出版的那本《保守型投资者高枕无忧》;第三部分是老费雪当年应渣打金融分析部门邀请撰写的、用于金融分析师培养的内容,刚好这部分内容和小费雪为第一部分做的序言和前言当中,对老费雪投资生涯的一些描述遥相呼应。一费雪投资理念的形成和他的生平经历非常有关,也直接影响到了小费雪-肯尼斯.费雪后来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对照着他的《超级强势股》去看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原计划这本书读书笔记的第一部分先放费雪那个著名的十五条原则的,但想了想,还是应该先看费雪的生平和性格特点,再去看他归纳总结的那些方法和原则,可能会比较好理解。出生在年的费雪和出生在年的格雷厄姆一样,都是经历了年大崩盘及其后10年大萧条的投资大师,但客观的说,费雪做的事和很多其他大师比起来是真的不算大。费雪当年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首批学生,年毕业之后进入了旧金山的国安盎格国民银行成为一名证券统计员。为什么不是分析师,而是统计员呢?那时候的证券统计员就是俗称的“图表师”,这个梗以前就在别的读书笔记里面遇到过几次。当年的证券投资市场是要做分析的,只不过不是我们现在默认的这种、以基本面为基础和核心的研究,而是通过把股价的历史走势都画下来,再从股价的波动里去找规律的“统计”。毒舌典型如马尔基尔,就玩了命的讥讽图表师们的迷信和可笑。但其实技术分析当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成迷信了,那么路肯定是给走歪了的。写到这真是不太厚道的想起了前段时间那个“天干地支炒股法”的研报,研究领域真的内卷严重啊,以后没学会《易经》都看不懂研报了。什么路子只要成了迷信了,那路都会被走歪的。在当年的证券市场上,就是图表师们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是没人想着去研究研究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好公司有什么特征…大家的工作就只是“统计”下来股价,然后再画图找规律。所以当时的统计员,就是后来证券分析师的“祖师爷”。费雪在书里比较含蓄的表达了对当时这种所谓“分析方法”的不屑,也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无奈,就是在银行工作期间,他虽然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成功预测了年的大空头市场,但由于公司不采纳所以完全没能从中获利。于是,当时间来到年,一家地方性经纪公司来挖他的时候,费雪义无反顾的就走了。选择跳槽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公司薪水确实给的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工作内容完全由自己负责,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研究公司、然后形成报告,提供给股票经纪人们作为为客户推荐股票的参考。这段工作经历从费雪的描述中能感受到应该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很可惜,这家公司后来因为大萧条的影响干不下去了。这就得再找工作不是嘛?!但对于当时的费雪来说,能找到的工作又都太无聊,于是干脆就不干了,创业吧!年3月1日,就是在大萧条谷底的时刻,费雪创立了自己的投顾公司—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美国的投顾公司和中国不同,直到现在也是能代客理财、能直接指导买卖的,费雪创业之初恰好在大萧条当中,起初生存非常艰难,但也恰好因为是大萧条,才让准客户们没那么忙、有空听他推销自己的投资理念去被说服。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年,费雪陆续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也正是在大萧条的这段黑暗日子里,费雪在研究公司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人员素质”对于一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来说有多么重要。截至到这里就能发现,费雪对公司管理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bksy/10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