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八旬老太培养出两代梨王,建合作社

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交界处,即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黄河故道旁,住着一户梨农世家,祖上姓樊,现在的户主樊唐氏,今年86岁了,但家里种植的梨树比樊唐氏的年龄还要大。“老头子在世的时候,我们就把所有种植技术传给了儿子,后来孙子大学毕业后也回来帮忙,我走不动了,现在就靠他们,我只告诉他们一句话:不要忘本,不要丢老祖宗的脸。”樊唐氏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是思路非常清晰。“小时候的记忆里祖祖辈辈都靠种梨为生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安徽砀山梨栽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唐宋期间得以发展,明清时期大面积栽培,成为当地的特产,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均被列为贡品。”大儿子樊庆洪介绍说。现如今,能静心专注做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樊唐氏一家用了几辈子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心把梨种好。“老一辈的种植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了,我接手家里的梨园后发现诸多问题:产量不高、品种单一、口感不好、销售不畅等等,同时也发现自身技术薄弱,这个年头没有技术做支撑真的是什么也干不好了。”樊庆洪告诉笔者他为了学习技术,掌握新的种植方式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参加农技师等自学考试,直至拿到现在拥有的本科学历和国家高级农技师的证书。年樊庆洪决定改变目前种植现状,决定响应政策号召成立自己的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水果的种植,营销和水果生产技术服务为主,有生产基地亩,社员目前达到人,年产优质水果余吨,年产值余万元。图为樊利伟作为家里的第三代种植人已经开始参与管理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了。“随着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我深深的感受到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吸收的种植户开始逐渐增多,各家的技术水平和梨树现状也参差不齐,十分让人头疼。”老樊说,就在老樊和儿子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化农业MAP走进了他们身边。中化农业MAP帮助老樊的合作社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示范种植,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和老樊的合作社一起带领农户致富。“我们都要感谢老樊一家啊,老樊和他儿子我们都习惯叫他们爷俩梨王,我们几辈子没敢做的事情他们做到了,现在我们把梨树交给合作社统一打理我们放心,每个月坐着数钱就行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哪有这样的好事啊!”正在合作社“打工”的赵大娘提起现在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就高兴的合不拢嘴。据老樊介绍,目前新销售最好的还是“天地生”酥梨,品质高、口感好。“我没事啊就想让孩子们带着我到梨园里看看,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人不用那么辛苦收入却还增加了,后生可畏啊!”樊唐氏始终还惦记着她家的梨园,但她不知道现在的砀山酥梨产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些百年老树都是自己的祖辈们遗留下来的,自己一辈子都在和果树打交道,这些果子一天天成熟,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樊唐氏感慨的说到。樊庆洪介绍说:“砀山县最好吃,也最有历史的梨就位于黄河故道两旁。其它也有好多区域的梨树,但都是后期栽培种植的,口感和老梨树上结的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百年老梨树上结的果子个大核小,外表光亮,皮薄汁浓,果肉是白色的,肉质更酥,还没走进果园,便能闻到淡淡的梨香。据樊庆洪介绍,他们合作社大多为百年老梨树。据了解,良梨村脱贫攻坚依托合作社+基地+电商+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70多户人实现脱贫人口每年增收元以上,提高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贫困户由被动脱贫变成主动脱贫致富,这一切樊唐氏祖孙三代做到了,并做的正一天比一天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wzsy/13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