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上坟带三样,家兴子孙旺,说的

丧葬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人类有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我国丧葬文化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因为它里面包含着死者与生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它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深切体现,直系晚辈叫“孝子”,主人家给亲友散发的白布叫“散孝”,男人头戴的白布圈叫“孝帽”,人们穿的白长衫叫“孝衫”,孝子手里拄着的柳棍叫“孝棍”,灵堂前燃纸的瓦盆叫“孝盆”,可以说丧葬从始到终始终贯穿着一个“孝”字。

亲人去世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的孝服,这是因为白色在我国是枯竭和无生命的表现,被赋予了死亡的象征,因此白色是主色调。人死后要开始“做七”,入土后之后还有三天圆坟、百日、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三周年结束才算服孝期满。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死亡是每个人一生最后的归宿。《中庸》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认为灵魂不灭,人死后会同往另外一个地方,因此古人讲究厚葬,讲究棺板要尽量厚,木头的用料要尽量好,油漆的遍数要尽量多,古人认为只有逝者的灵魂在阴间得到安宁,才能庇佑阳间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荣华富贵,当然对于这种攀比的心理我们应该摒弃,我们更应该“厚养薄葬”。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七十以上算高寿了,因此人过了七十岁而逝就是喜丧了,高寿而亡者子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反而有一种对逝者德行与仁义展示的满足,寓意着逝者是福寿双全,因此白事也被人们称为“白喜事”,这也体现了“节哀顺变”的思想。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坟墓不仅是逝者的容身之所,也是后人的祭拜场所,逝者入土后人们一般会在清明节、七月半、忌日等时间点去上坟,上坟除了是对逝者的悼念外,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上坟可是很有讲究的,老人说“上坟带三样,家兴子孙旺”,说的就是上坟带三样东西,那么家族和子孙就会兴旺发达,那么上坟到底要带哪3样?

一、敬畏之心

上坟是一件庄重严肃的过程,尊卑有序是老传统,因此上坟时都由家族中年长者带着后辈一起进行。如果在上坟的过程中打骂嬉戏、不尊重逝者,说话没轻没重,或者说一些冒犯的话,那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是一种不孝的表现,不仅不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可能还会带来不好的事。

在有的地方是不让小孩上坟的,这是由于一些小孩比较调皮,可能会偷拿祭品或者随地大小便,甚至会说一些冒犯的话,这是对祖先大不敬的一种表现,也是家教不严的表现,容易被外人嘲笑。上坟是严肃的祭祀活动,忌讳穿着不得体,忌穿颜色艳丽衣服,尽量别穿红挂绿。

古人认为亲人去世后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庇护自己,因此要对逝者有敬畏之心,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敬畏逝者也是一种尊老爱幼的表现,老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老爱幼的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兴旺。

二、感恩之心

香火一代一代传承,可以说我们的生命是祖先给的,因此我们在上坟时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有个词语叫“祖坟冒青烟”,说的就是家里出了大好事或者出了大官,就会认为是得到了祖先的保佑,因此人们把家族的兴旺与坟墓联系在一起。而有的人贫困,可能会怪坟墓的位置没有选好,或者责怪祖先没有庇佑自己,对祖先没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养育之恩,让父母老有所养;感恩老师教育之恩,是他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拥有知识的本领;感恩每一位帮助自己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感到温暖;感恩我们的祖国,是祖国让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有大爱的人,这样的人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容易获得成功。

三、祭祀用品

上坟一般都不会空手而去,都要提前准备祭祀用品到坟前祭拜,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祭祀用品主要包括香、纸钱、茶酒、水果、糕点等,带祭祀用品去坟前祭拜也是孝道的表现。

古人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外一个空间,上坟带祭品就是希望逝者在另外的世界过得安逸、舒服。这可不是迷信,而是孝道的表现形式,要我们做人不能忘本,其目的就是让后人知道感恩和尽孝。

上坟的祭品没有太多讲究,带多带少无所谓,纸钱是必须要带的。不过像“空心”的贡品不要带(有无心之嫌),寓意不好的贡品也不要带(如梨),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总结,老人说“上坟带三样,家兴子孙旺”,说的就是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祭祀用品,这是尊老爱幼以及传承孝道的表现,这两点做好了家族自然会兴旺,可以说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wzsy/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