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ldquo碳中和rd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作者:钱立华,鲁政委

本文发表在《清华金融评论》年第四期。

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析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为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基于对我国银行机构多年的绿色金融探索与实践的观察,本文总结发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主要有三大模式: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模式、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模式、绿色金融产品中心发展模式。不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机构的模式。

引言

双碳目标预示着我国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年9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作为当前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此次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预示着我国的绿色发展进入了减污降碳的新阶段。

绿色金融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工具。要实现双碳目标,众多机构都预测未来的30-40年低碳领域需要投入上百万亿的投资。如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要实现2℃目标导向转型路径,能源消费年左右达峰,我国—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万亿元。除少部分公共资金投入外,80%以上需要的是社会资本的投入,那么绿色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主要工具,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主力军。银行机构作为我国经济系统中的重要金融机构,是我国绿色金融的主力。目前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中,主要包括1家开发性银行、2家政策性银行和6大国有银行,还有12家中型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和超过多家的区域性地方法人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等)。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下,银行是我国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主体,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年末,我国绿色贷款达到11.95万亿。目前在我国的各类银行中,都不乏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人行发布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中资大型银行绿色贷款占全部绿色贷款的70%,中资中型银行绿色贷款占全部绿色贷款的16%,中资小型银行绿色贷款占比近7%。

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析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基于对我国银行机构多年的绿色金融探索与实践的观察,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将呈现三大模式: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模式、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模式、绿色金融产品中心发展模式。

1、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模式

在金融机构逐渐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下,一些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向集团化发展,部分这类机构积极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集团化、多牌照经营优势,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理财、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气候与环境管理等,实现绿色金融业务、气候风险管理、绿色企业文化在集团层面的普遍发展,联动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的绿色金融集团。

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模式有以下特点:

在战略与规划上,建立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和牌照资源,建立银行集团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战略和愿景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和牌照资源,将战略目标覆盖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理财、绿色投资、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自身碳中和、绿色企业文化、ESG信息披露等在内的集团化绿色金融发展领域。

在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上,建立集团化绿色金融发展架构。包括设立银行集团绿色金融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集团绿色金融发展,重视银行集团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同时设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办公室,该机构组织、协调整个银行集团相关部门与机构的绿色金融相关业务规划、发展目标、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等的制定与落实;银行集团内的各个部门、分行以及各个机构(子公司)负责自身的相关绿色金融业务、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自身绿色发展等工作。

在业务发展上,建立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集团内的各个部门和机构负责自身职责范围内的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服务,如公司金融相关部门,为企业客户提供绿色信贷、绿色供应链融资、绿色债券等绿色产品服务,零售金融相关部门,为个人客户提供绿色住房按揭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绿色经营贷、绿色信用卡、绿色私行服务、个人客户绿色理财等;金融市场相关部门进行绿色投资,如进行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等投资等;在子公司方面,根据拥有的金融牌照,开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保险等产品和服务。

在风险管理上,将气候环境风险融入银行集团整体的风险管理框架,并逐步建立集团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内涵至少包括三大支柱:绿色金融业务、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以及自身的绿色表现。因此,金融机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是绿色金融重要方面,需要建立集团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政策、主要制度和相关流程,各个牌照的机构(子公司)需要建立起自身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最终形成集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在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上,逐步建立集团和各自机构的绿色文化与品牌。银行集团和拥有的各个机构(子公司)均需要投入资源,不断打造并逐步形成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品牌,共同打造并逐步形成内涵丰富、服务多元的集团绿色金融品牌效应。

绿色金融集团化发展模式实践。在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中,有18家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部分银行利用综合牌照优势,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各类企业低碳绿色转型以及绿色产业发展。以兴业银行为例,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兴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1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在董事会的高度重视下,制定了明确的绿色金融战略与规划,致力于成为“绿色银行”集团、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综合运用集团多元化产品,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等在内的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2、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模式

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模式就是银行在总行设立绿色金融部,或绿色金融事业部,承担绿色金融具体业务战略、规划及政策制定等,统筹全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并对全行绿色金融业务目标、效益目标、风险目标负责,建立银行的绿色金融营销激励机制、业务管理体系、产品体系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在区域或者分行建立绿色金融分部或是绿色金融团队。该模式下,绿色金融事业部承担风险也享受收益,可被定位为利润中心,给与直接客户营销职能,也可能赋予信用风险审批职能。在现实中,也有部分银行存在称作“绿色金融事业部”的设置,但该“事业部”其实并非利润中心,而是主要牵头负责产品开发、营销推动、业务管理、技术支持、部分资源配置等,实现银行绿色金融专业化的运作。

绿色金融事业部发展模式有以下特点:

搭建绿色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银行一般在总行设立绿色金融部,或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牵头全行绿色金融的产品开发、营销推动、或直接营销、业务管理、专业研究、风险管理等。同时推动在分行层面建立绿色金融团队或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岗等,形成绿色金融总体组织架构。在某些情况下,银行甚至可能将该部门的定位为利润中心,给与直接客户营销职能。

注重绿色金融营销激励机制。绿色金融事业部主要从考核评价、资源配置、差异化授权等方面建立绿色金融业务约束激励机制,这些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wzsy/10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