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知乎
作者
李恬达
参加了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组织的CFA证书授予仪式,坐在三里屯洲际酒店的会场上感慨万千。从几年前决定要考这个证的那一刻起,注定就要经历一段艰苦的历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过程曲折,但终于得偿所愿。
有朋友希望分享一下考CFA的经验,于是趁着周末回顾了一下自己考试的历程,分享出来供有志于参加这个考试的同学参考,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为什么要考CFA?我本科学的是金融专业,所以对金融领域里这个“牛证”一直有想法。
刚毕业那年还专门回人大跟读研的同学借来教材研究了一段时间,后来觉得实在啃不动(可见大学学的有多渣O(∩_∩)O~)
考试费又要花不少钱,刚毕业那阵没有理财和投资的头脑,工资都被拿去租房和陪女朋友了,所以最后还是放弃。
于是一个可以通往高大上的金融行业,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就这样被我浪费了。现在真是后悔的想撞墙。
有人说考证只是个敲门砖,这点我认同,可是如果年轻的时候考下这个证,在以后的职场发展中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前听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觉得那是鸡汤,现在经历的多了,才体会到了其中的真意。
后来工作的领域又涉及到金融投资,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一是通过考试把之前学的金融知识再捡起来,二是ACCA的学习过程,让自己的英语读写水平提高了不少,信心更强了。
复习和考试的一点经验一级和二级过的比较轻松,我想主要得益于我本科学过金融,有专业的基础,另外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也考过ACCA对财务相关的题目天然有优势,不夸张的说CFA的FRA的题目和ACCAFinancialreporting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CFA的一级和二级FRA,equity,ethical这几部分是重中之重,复习好了通过不难。
之前有朋友问我难不难,一直不好回答,对于有财务金融背景,英语好的人不难,而专业知识薄弱,英语底子差的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结合你的专业和工作背景来评判考试的难度,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经验。
三级考了两次,第一次采用的是传统套路,看教材,看notes,做课后题。
第二次改变了方式,看完教材直接做题,把历年的真题和mock反复的做,我发现这个方法更有效。
一是培养做题速度,对三级的写作题而言,3个小时的答题时间根本不够,能写完就是胜利。平时按照考试的时间练习可以大大提升答题速度。
二是摸清考试思路,得承认协会是很人性化的,绝没有像CPA那样难为考生,偏题怪题很少,真题的的思路难度从历年试题中可以感觉到(这里不能说太多,否则会违反ethic)。
第二次的考试前,请了一周的假在金融街购物中心地下的茶馆里,连刷了8天的历年试题,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如果以单纯通过考试为目的,刷题是捷径,这是我的第二点经验,但是我觉得教材和notes的知识体系很好,值得好好学透,否则就是买椟还珠。
为了拿证总共上了4次考场,满眼都是比我小的年轻人,除了感叹现在年轻人擅长职业规划舍得为自己的教育投资外,更是感叹自己老了。
考2级时中午在餐厅和一个小女孩拼桌吃饭,聊天过程中得知她是澳洲留学回来,刚参加工作,本来拿了精算师,还想再转行做投资,所以来考CFA。
考三级时在酒店大堂和一个券商做固收的交易员聊天,说公司对考试有奖励,是领导要求来考试。
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次考三级在考场面馆拼桌吃饭的大哥,他在国企做处长,工作20年了,我问他考试动机,他的回答最让我感慨,他说业余时间闲着太空虚,考试学东西让人踏实,他是学英语的,除了CFA还在考CPA…………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那么浩瀚,即使你怎么尽全力地努力,也只能得到一点点!”这是一位名人的人生经验,不是我的,但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对这个证书的一点认识证书就是证书,代表不了经验和能力,只是对你的职场生涯起到敲门砖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考试也是一个学习新东西的过程,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自己可能很难花这么多时间学习。
CFA课程体系不错,又很前沿,不要带着太功利的目的去学,考试过程学到了东西就够了,厚积薄发迟早会有发挥作用的时候。
最后放一张镇楼照,这是授予仪式上的合影,大家猜猜哪个是我,帅哥美女先排除掉,从谢顶大叔里找找,说不定有发现^_^
李恬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