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华(-),字寄尘,号忏慧,今桐乡市崇福镇人。
秋瑾挚友,在秋瑾影响下,加入同盟会,从千金小姐成长为革命女性。秋瑾死后,营葬秋瑾,“埋骨西泠”,并继承遗志,建秋社,办竞雄女校,赞助革命,肝胆侠义。
石门徐氏一门能诗,徐自华、徐蕴华姐妹更著称于世,均为南社早期著名女诗人。徐自华著有《听竹楼诗稿》《忏慧词》,柳亚子称“漱玉新词,断肠旧恨”,将徐自华与李清照、朱淑真媲美。
汤国梨(-),原名志莹,笔名影观,今桐乡市乌镇人。
年轻时为逃避包办婚姻,只身到上海务本女校读书,乡里轰动,称为奇女子。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上海创办神州女校和《神州女报》。后与章太炎结婚,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主张妇女解放,成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章太炎去世后,继承遗志,创办太炎文学院,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
汤国梨善诗词,工书法,著有《影观诗稿》《影观词稿》。她的诗词“机杼自出,一派天籟”,词学家称她为当代女词人中的佼佼者。
徐蕴华(-),字小淑,别号“双韵”,今桐乡市崇福镇人,徐自华胞妹。
徐蕴华(右)与女儿林北丽
经姐姐自华介绍,成为秋瑾学生,姐妹俩一起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秋瑾死后,一起营葬秋瑾,参加纪念活动。
民国后,徐蕴华在家乡创办县立女子学校和崇德女子师范讲习所等,前后20年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和姐姐同为南社早期著名女诗人,又被柳亚子誉为“浙西二徐”、“玉台二妙。”其诗作有《双韵轩诗词集》,后人将其诗与其丈夫林寒碧编成《徐自华林寒碧诗文合集》。
吕逸(-),字韵清,别号韵清女史,又称友芳旧主,系明末思想家吕留良后裔,今桐乡市崇福镇人。
吕韵清才貌双全,善诗词,喜丹青,嫁与余杭王艺(字兰仲,善书)为妻,杭城以得其夫妇合作之扇面为荣。她还发表过《狸奴感遇》等多种小说,在民国初期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她是徐自华闺中密友,也与秋瑾有密切交往,曾加入同盟会,发表鼓吹革命的文章,后与自华姐妹参加纪念秋瑾等活动。
早在清末,她就在家乡崇德县城北创办文明女塾,开崇德女性解放风气之先。
沈骊英(-),原名家蕙,今桐乡乌镇人。
沈骊英是炉头沈氏后人,为民国初第一代留学美国的农学家,立志献身科学,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投身农科研究,改良小麦品种,培育成功“中农28号”,这是当时全球多个小麦品种中的佼佼者。
她曾被邓颖超称为“中国妇女的光辉旗帜”和“最优秀的女科学家。”教育家陶行知称她为“麦之女神”,“与居里夫人并肩”。
王会悟(-),今桐乡市乌镇人。
王会悟的名字,与中共“一大”紧紧联系在一起。年7月,中共一大代表大会在上海开会,她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的妻子,有缘参与筹备工作,负责后勤。后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船上举行,也是她提议并安排代表客房和租船,使会议得以顺利召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同时,作为五四新女性,她也是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积极投身妇女解放事业,影响深远。
张琴秋(-),乳名凤生,学名梧,今桐乡市石门镇人,沈泽民的妻子。中共早期党员。
张琴秋于年与沈泽民结婚,后由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蒋介石围剿革命根据地,党派她到新建的河口县任组织部长,后任县委书记,是苏区内“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年调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兼政委,率多名红军女战士,配合主力红军转战于川陕苏区,这是我党领导下最早的“红色娘子军”,后成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31岁的她出任师长兼第一团团长,是我国历史上红军中唯一的女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我国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
钱青(-?),今桐乡市石门镇人,张琴秋表妹。
五四时期留学日本的新知识女性,年茅盾流亡日本时,钱青与之相识,并深受茅盾思想和文学的影响。回国后,担任杭州师范学校文学、日语教师,与郁达夫、汪静之等相熟,经郁达夫介绍开始在《申报》副刊、《东方杂志》《妇女杂志》上发表文章,并赴沪任教。
解放后调入同济大学执教,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五十余载,有多种译著传世,如《妇女与文学》《世界女作家传略》《拿破仑传》《丰子恺传》等。
程乃珊(-),桐乡人,上海著名女作家,祖父程慕灏。
祖父程慕灏是著名的银行家,16岁时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桐乡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金融界的巨子之一。程乃珊出生于上海,其文学创作也多以上海为背景,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
著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老上海,旧时光》等大量作品。
张憬(-),桐乡灵安人。
张憬(中)
张憬是与张爱玲同时期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滩上也曾有一定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枚遗珠。
其作品有其子张震先生编印的《张憬作品选集》,收录了张憬写于四十年代的9篇短篇小说和1篇译稿、1篇读后感,还收录了名为《游丝集》的张憬晚年写的诗词篇,从中可窥张憬作为一代才女的不俗文笔。
徐盈哲,年毕业于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桐乡市作家协会、女作家协会、丰子恺研究会会员。喜爱读书、写作,曾有20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嘉兴日报》《今日桐乡》《桐乡文艺》等报刊,并被收入《菊乡清芬》《桐乡味道》等书。年与徐玲芬合作出版了文史散文集《桐乡史话》。
文章推荐
▽
我心目中,桐乡历史文化名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