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立文,高中教师,读睡诗社会员。诗路上孤独的行者,不媚俗,不世故,不强求,以自己的表达方式,抒写内心。
小草帖
落日余晖里
繁华一次次被你真实地虚拟
处江湖之远
你和垃圾筒里翻拣金子的人,活着
约略于很多人,念念有辞的苟且
秋月春风,亦或严霜苦雨
如一芥草民,无权择取年代
你的盛事在夹缝中求荣
最大的庆幸是刀光火影之下
不乏前赴后继的勇气,你向死而生
欲望之外,你只喂养牛羊和诗人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隐入尘烟,你还是会敏感
人类和日子行色匆匆
从不愿回头多看你一眼
就让自己成为自己,不被谁定义
你伏于低处沉思,不发一言
眼泪是人造的最小一片海
生前身后都是深渊。直起腰身
试图看到远方的岸和帆影
微诗三首
虚度光阴
老妻跳完舞回家
脸上带着妆容
人脸识别不了
总不给开门
听她自言自语
给脸不要脸
虚度了这么多年光阴
想象我离开的场景
在冬天
雪人成了我的替身
当太阳照过来
女儿便泪流满面
红着眼晴
委以重任的石头
古人需要用火的时候
秘密即将揭晓的时候
事情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琢玉的时候
有人掉到井里的时候
爱是有生理反应的
“爱或者不爱你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爱不是这般麻木不仁
爱是有生理反应的
比如眼睛
比如耳朵
比如双手
比如心率
比如呼吸
还比如荷尔蒙分泌
爱从来不是单枪匹马
可以相互拯救
作者:蓝冰,现居西安,医生,读睡诗社会员。爱写诗,想被大雨洗净灵魂,想在诗中亲吻滴水的铃兰。
自闭者
将活着的荣誉压到最低
是因为恐惧的羞涩,希望宁静
像湖底沉睡的天鹅
或者《马背上的男孩》
推开内心突然的杂响
神经会拉动膨胀的金属
如同小提琴初学者的惶恐
拉出一段糟糕的人生
一个人和他对面的自己握手
或者远望痛苦的不愿承认的陌生
需要学习用热情点燃可燃冰
可你们看到熊熊燃烧的
并不是夜晚反复擦亮的灯盏
是守夜人,关闭黎明的焚心
自闭者,静静倾听
一条内陆河,收容海水的自由
走不出大陆寻找蓝色的苦痛
大后天
明天的后天叫大后天
谁能告诉我,明天
将要发生什么
或者要给大后天命名
只是所谓假设的错误预演
一个虚假的天气预报
让我在雨季到来之前带伞
可倔强的青春
被烈日晒伤了
阴差阳错的大后天到来时
摘取授粉不全的青果
摆上回忆静物的果盘
明天不做今天的事
时间的流水,不允许
大后天,比想象来的缓慢
烟头
群鸟飞过头顶
天空眩晕,羽毛低头坠落
如电的睫毛扫不去
侧目闪过的鸟屎
街心孤苦零落的烟头
赌上时间和肺
在风中打了个踉跄
粉身几点火星
这和火有关的影像
用秋风完成了
对莲花的咬牙切齿
和一堆烟灰谈论往事
要拿多少健康欲加之罪
肺里的积碳和岁月一起烧焦
燃尽后,步向生命
苍白的死亡
作者:凡富堂,河南郑州市人,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读睡诗社专栏诗人。秉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幸福的理念,在诗歌的海洋里享受诗意的生活。在《飞天》、《诗歌月刊》、《诗刊》、《今日头条》、《中国诗人》、《河南诗人》等期刊、微刊发表诗歌余首。
华灯初上
我看见阳光明媚的样子
在火红的月季花上
在此起彼伏的燕麦草上
我看见所有的草木
都绽放着光芒
在风中轻轻地摇了摇
就已生动在心头上
时光太过匆忙
转眼就会黯然神伤
你看落日的余辉
正晕染着浮云的沧桑
一轮新月尚在迷茫
退融不进霞光
进抵不住离殇
你看深邃的夜空
珍藏着尘世所有的希望
正借此时的安详
任华灯初上
把星辰的归途照亮
风雨前的芬芳
雨还在路上
风藏起雨前的秘密
又晃动着阳光的明媚
复照在林子中央
让一切顺其自然地生长
只有龙子湖
这个神奇的地方
还有刚刚起身的芦苇摇荡
还有低调的菖蒲盛放
还有大把的时光
正收起千顷的波澜
回归原来的模样
等一场风雨穿城而过
有三分呼啸的猖狂
亦有七分落寞的低唱
湖畔上一片片神奇的花海
压住了泛滥的忧伤
用饱满的色彩呈现赞美
挺起不曾折腰的仰望
等待风雨和阳光
等待一场盛大的检阅
让它们出神入化
定格成生活的芬芳
被雨水深耕的时光
该来的总会来
一场既定的雨淹没了
春天残余的悲伤
日子如潦草的野花
风雨中的东倒西歪
就是一种写照
当悲伤逆流成河
涛声里的起伏
就会被一场风抚平
痕迹全无
世界的坦荡
竟如此地疯狂
转瞬即逝的时光
被雨水深耕
青翠的绿
更加丰腴厚重
一朵朵欲开的花
悬着晶莹的梦
让我们看见希望
在风雨中
学会顺时应变
只有放下挑剔的锋芒
尘世才会温柔
在风雨里
穿越人生的行程
就要带着
珍爱一切的纯情
更要带着
温暖一切的光芒
作者:程建平,网名:青衣人,雁过叫声声1,北极熊,南昌新建区人,江西省作协会员,南昌经开区作协理事。酷爱诗歌散文,作品散见《江西日报》《南昌晚报》《江西散文精选》《老友》《齐鲁文学》《长江诗歌报》(重庆小学版《我和我的家乡》)等报刊杂志,获奖若干。诗观:诗歌就像我的眼睛,洞察世界,剖析人生。
那年我在北京与一场暴雨邂逅(外二首)
文/程建平
那年,你来了,我来了…
当我们心里像灌了一瓶蜜似的
眉角含笑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电袭向你
当汹猛的洪水侵蚀着你的身体
危及到我们的生命时
我看见你的眼里充满了忧虑
你是不是在反思
是门大窄,还是墙太厚
是沟通渠道太少
还是老天故意在戏弄我们
啊,我的北京啊
请收起你的悲哀挺起你的胸膛
一场暴雨算不了什么
雨来了
浇灭不了我们心中爱你的火种
水淹了
淹没不了中华儿女光明的追求
相信吧,北京
明天,我们
一定会把你打扮的更美更漂亮
(于北京机场)
1)游故宫
一场暴雨过后
我的情缘
今天融入你的怀抱
涌上心头
千言万语
无与伦比
那数不尽的叠瓦重檐
看不完的华房间间
金碧辉煌的三大宝殿
古木参天的御花园
游人如织
看花了我的眼
漫步在古老的青砖地面
我思绪万千
多少尘封的故事
在心头重演
一代圣主铸就了《永乐大典》
开疆拓土,堪比泰山封禅
未散去
故宫舞台的大戏演绎了千载
多少故事,成败与兴衰
多少豪杰,音容安在
唯有这辉煌的城堡青春不改
我肃穆着面对那些远去的朝代
(于北京故宫)
2)登上长城,我哭了
我一步一步的
在秦砖汉瓦里寻找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叫胡马度阴山的骨气
汗水模糊了双眼
我在秦砖汉瓦里寻找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
我在秦砖汉瓦里寻找
这时,我的
胫骨有些酸痛
腿肚子也有些痉挛
但我咬咬牙,在北八楼
像是找到了什么
全身的血液瞬间沸腾
此刻我嚎啕大哭起来
(于八达岭长城)
作者:马维驹,男,年出生,甘肃会宁人氏,居北京。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读睡诗社专栏诗人。诗歌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中国铁路文艺》《参花》等数十种刊物,部分作品收入各种选本。出版诗集《缝隙》《深雪》。
磨损
母亲一旦拉响风箱,我就看到
一只受气的老鼠
鼠类和犬类一样,一般不嫌家贫
山村的夜很长,月亮是天幕噙着的一滴眼泪
母亲的沙眼也噙着一滴泪
公鸡被宰杀后,鸡毛在风箱中磨损
两个进气窗交替打开
铁锅里的杂粮面饼子,慢慢变得焦黄
母亲每次从灶前站起来,都会显老一些
我确信,风箱磨损鸡毛时,日子也在
一点点地磨损着母亲
和小麦换个位置
他耕种的一亩三分山坡地,春小麦
放射着黄金的哑光
乡亲们先把三分地角收割,为他
挖一个坑,圈一个小院
剩下的小麦又黄了一些,在风中窃窃私语
似乎风传着什么
他的两间小房空了出来
过几天,将要推平,可垦三分耕地
第一年,种一茬苜蓿
让发达的根须养肥地力,然后
适合种春小麦
就这样,他和小麦换了个位置
接着活
开悟
小时候,村上演戏
同一个节目,连演三天
小孩子,不懂古装戏的扮相、情节和唱词
只图个热闹
看到第二天,我就发现
昨天暴毙的那个人,又出来了
我还发现,在后台,皇帝
被领导训得发抖
从这以后,我一下子开悟了
台面上的人和事,基本上
是不可信的
母亲的神
她崇拜的神,坐北朝南
神的背后是三百里赤地,之后是莽莽雪山
雪山闪耀着水晶的光芒
每一个傍晚,雪山从神的背后,向人间
投来巨大的影子
母亲没有像样的贡品,只有菜团和土豆
几十年来,她吃什么,神吃什么
每天清晨,总是准时准点地伫立神前
为瓷质的观音献上粗糙的饮食
作者:谭滔,男,土家族,年1O月出生,大学文化,曾任县委副书记,省直机关处长,民营企业党委书记。在《湖南文学》《湖南日报》《青年文学家》《作家天地》、中国诗歌网、新湖南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湘西诗情》《湘西诗笺》《湘西诗韵》诗集三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睡诗社会员。
山村速写(组诗)
文/谭滔
山妹
背着小背篓
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是去赶集
还是去探望亲人
初春的日子
你欢欣地摘一片木叶
吹响如诉如泣的山歌
感染了一路的风景
路旁小花纷纷向你微笑
头上小鸟为你带路啼唱
母亲为你馈赠的恬淡和纯朴
伴着彩霞更加鲜亮
天上的云很蓝很蓝
小河的水很清很清
一声高过一声的蛙鸣
正为你衔来一缕春光
才十八岁啊我的山妹
正是爱唱歌的年龄
我教你的歌只敢躲着啍
你怕招来村里人异样的神情
有一天山里响起唢呐声
啄破了小山村的宁静
我的可亲可爱的山妹哟
伤心地嫁到一个更偏僻的村庄
这一夜
吊脚楼有一盏灯不肯熄灭
我想起故乡开花的三月
还有三月里爱唱歌的山妹
上坟
给父亲的坟又添了几把新土
坟就长高了许多
这样父亲可站得直一些
和我们拉家常
新添的泥土散发土腥味
蚯蚓、蚂蚁纷纷往里钻
它们也想赶着去陪一位新人
喝喝酒,聊聊天
远处的山花开得很浓
孩子们早把上坟的事抛在脑外
欢天喜地地捉青蜓,摘花朵
他们还不应该承担上坟的重任
离别前再摸摸父亲松软的坟
好像父亲温暖的手在摸我的脸
热泪止不住地流
打湿了一坡阳雀的叫声
社日
挖一把鲜嫩的胡葱
摘一篓翠绿的蒿菜
糯米里再放一些腊肉
用熊熊大火将它煮熟闷香
三月三,吃社饭
这样的习俗
年年把记忆点燃
在细嚼慢咽里品尝幸福的时光
古老的习俗
浸泡在嘎婆酸菜的罈子里
香咸的味道
醉倒在爷爷的酒缸里
三月三,吃社饭
一个男女老少都喜欢的日子
随便聊起那个话题
都会撞响一串串欢歌笑语
二0二三年五月六日长沙
作者:万千,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长期工作于福建,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居故乡。其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分别在《诗刊》《文艺报》《作品与争鸣》《中国青年报》等国级报刊和十几家省级纯文学刊物(省报副刊)发表;出版诗文集6本,诗作被多种版本编入册集。
昨天晚上想起了三件事(三首)
文/万千
故乡没有牛了
一夜间,故乡的牛像喝醉了酒
踉踉跄跄地误入电视,被一档节目套住
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从此,故乡没有牛!没有牛的故乡
缺少重量,那些成吨重的牛啊
曾是故乡巨大的压仓石
是村子的镇寨之宝
重量没有了,村子就轻飘
轻飘得托不起木屋上的一片瓦
轻飘得拽不住一支短笛童谣
轻飘得只剩下一缕若隐若现的梦
轻飘得如一张幼童的初级识字图片
你听那所农村小学教室里
城里来的美女老师正指着一张识牛图谆谆教导: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牛……”
最后一片叶子
一场生命的相互鼓舞结束了
欧?亨利的叶子在一个人微弱的喘息中
落下来了,成为经典
我的枫叶恣肆而桀骜
站在深秋的高枝,始终不肯降落
它想把月亮摘下来,任阳光暴晒
正好亮开火凤凰的底色
一到晚上,就有腾飞的冲动
像一场苦战打得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我的叶子还在坚守,那片红叶
至死不倒生命的旗帜!
失眠时我就想起“星期五”
昨夜又失眠,似乎躺在大海上
身体漂移,任洋流逐浪任意方向
北极太冷,南极太远
几声犬吠狺狺,才知道自己还止于床第
翻身就是波涛,侧卧就是游泳
我的山庄并没有水,却乾坤浮动
我就像一艘失锚的船,思想的地壳板块漂移
这次是将我移送到鲁宾逊的荒岛
幸好,那里有个叫“星期五”的野人
我真羡慕他,他把我的失眠当枕头
居然睡得那么安稳
我只好在诗歌里叫醒他……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