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瓷都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

白癜风皮肤 http://pf.39.net/bdfyy/tslf/220724/11313502.html

在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东北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个村庄叫中陈郝村,当地人叫做陈郝街,明清时期被称为中陈郝镇。这个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村子,却曾经以风光秀美、交通便利、佛道兴盛、陶瓷业发达而闻名大江南北。

旧时,中陈郝村地处南北大道,南濒运河,附近有煤矿且盛产瓷土,古老的蟠龙河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向西流入微山湖。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为瓷器的产销提供了便利,使中陈郝的烧瓷业历经千年而不衰。到了元明时期,中陈郝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烧瓷业的重要集散地,官府专门在这里建立公馆,设置了巡检司。

那时村子里到处桥梁横卧,庙宇林立,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桥下白帆点点、舟楫穿梭。沿河两岸,窑炉耸立,烟火缭绕,十分繁盛,故村子里至今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

这里的“九庙”是指泰山奶奶庙、玄帝庙、大云寺、火神庙、三清观、观音堂、土地庙、西天佛爷庙、三皇行宫等,其中最著名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只有泰山奶奶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山奶奶庙,也叫“太山行宫”,位于村子中央许由河畔的高台之上。建筑面积多平方米,现保存完整的有主殿8间和南房过廊,大殿前西侧一株古柏,树龄多年。

此庙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庙内大清光绪年间的“流芳不朽”石碑记载:“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时间之早至少可上溯到唐代。

“十桥”是指新漳桥、峄阳桥、泰山桥、甘桥、坡石桥、仙人桥、百纳桥、榭云桥、乐善桥、鱼桥等。这十桥中最出名也是最大的就是清漳桥,当地人都叫“罗锅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漳桥始建于唐代,为水旱码头的中心区,是一座完全采用青石结构的纵联式单孔拱桥。全长30米,桥面宽6米,桥孔高5.5米,宽7米,桥两端呈斜坡状,护坡平面为八字形,宽11.5米,中部高出两端约1米。

远远望去,古桥奇突高耸,雄壮宏伟,如雨后拱虹,横卧于蟠龙河上。这座古老的石桥历经千年的历史苍桑和洪水冲击,仍牢牢地屹立于村子中央,承载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也见证了陈郝瓷镇的千年兴衰。

泰山奶奶庙内的“流芳不朽”碑记载:“左有许水淹漾,渊来自东北,古有清漳桥卧波潋漫。”《陈郝镇时雍亭》碑文上还记载着这样一首诗:“两拱西东景物幽,一泊碧玉绕村流。花香四序青红艳,雾仗千峰紫翠浮。国运船通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亭船万艘车书重,草绿黎元向北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陈郝古镇的优美景色,同时反映了陈郝陶瓷通过蟠龙河和清漳桥,车装船运转到徐兖南北大路,直通京城的兴盛景象。

如今,清漳桥往日的“卧波潋漫”已经不在了,站在宏伟的桥面上,环顾“两拱西东”的秀美景色,遥想中陈郝昔日辉煌的盛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九庙十桥的遗迹至今还能寻迹找到,而极具考古价值的“七十二座缸瓦窑”的窑址已多埋于地下,如今能够看到的只是村子里遍地遗落的古瓷残片了。

从现在发掘的瓷片和出土器物的釉色来看,瓷窑遗址可划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其中村北是形成于南北朝到宋代的青瓷区,村东是形成于宋元时期的白瓷区,村西是形成于明清时期的黑瓷区。整个窑址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江北第一民间古瓷窑遗址。传说北宋时期这里已成为皇家瓷窑。据《兖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中陈郝黑瓷也被列为贡品运往京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陈郝瓷窑遗址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北方是独一无二的。年,中陈郝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郝瓷镇从南北朝开始,经五代、隋唐,一直到明朝后期,陶瓷工业在此兴盛达千余年。明代嘉靖年间,陈郝陶瓷大户董家仍盛极一时。董姓曾出过“探花”,他家的楼亭院池曾占据半个陈郝,现在村子西南仍有董姓探花的林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郝瓷镇是什么时期衰落的史书并无记载。据传说,明朝末年,董家犯禁被抄家,当地的瓷工都去了博山,从此陈郝瓷器衰落了,博山的瓷器兴盛了。

陈郝瓷器虽然衰亡了,但作为中国北方的一大瓷镇,诸多窑址遗迹仍在,其兴衰原因以及瓷器制品的形制样式,仍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发掘和开发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sydt/12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