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源自美国,与年初登A股舞台,本来想要改善股市情况,没想到效果却适得其反,造成了股市的整体下跌,仅仅几天股市市值就亏空几亿,让人印象深刻。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熔断机制下,股市为什么暴跌?
目前市场上很流行两个解释暴跌的理论。第一、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的资本外流,对于股市造成了抽血效应。但是我们分析后,认为这个逻辑的成立有些牵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的预期不是突然出现的,A股资金跨市场流出的渠道也很有限,相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市值来说,QFII和RQFII额度约为亿美元,港股通总额度约为亿美元,QDII额度大约在亿美元左右,而整个A股市场的市值大约为3.6万亿美元。即便是这些资金外流的额度全部售罄,对市场的冲击也相对有限。
进一步说,A股市场80%以上的交易额是散户贡献的,港股通50万的账户额度要求就已经限制了90%以上的A股股民去直接炒港股,资产总额不高的散户对于配置美元资产的意愿相对有限,也缺乏突破外汇管制的渠道。更核心的问题是,即便兑换了美元,他们也缺乏可选择配置的美元资产。目前我们没有发现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这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汇率的因素对于股市的影响被夸大了。
第二个解释是熔断机制导致了市场的下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缺乏逻辑层面的支撑:熔断机制仅仅是缩短了触发当日的交易时间,对于股市的基本面、资金面和相关政策并没有实质的影响。如果说熔断机制对于股民的情绪有所影响,情绪的持续也往往限于短期。况且,美国学者提出的熔断机制下的磁吸效应并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
很多人认为“T+1、涨跌停板和熔断机制”这样的政策组合导致了股市的下跌,但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个逻辑的运作机理。事实上,如果没有涨跌停板的日内个股跌幅限制,熔断机制的触发说不定会更快。不过,我们同意熔断机制或多或少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效率。当前的熔断机制确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缓解市场波动的机制,熔断并不存在直接驱动股市下跌的能力。
相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判断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估值和流动性。估值层面上来看,暴跌前整个A股市场还是处在高估的阶段,年1月4日,创业板的市盈率中位数为.49倍,全部A股(不含银行)的市盈率中位数为72.71倍,A-H溢价率达到40%以上。
国家队救市虽然在去年夏天拯救了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阻止了系统性风险爆发,但是扭曲市场的出清过程也必然带来后遗症,这一点和08年四万亿带来的产能过剩很像。目前市场上还在到处喊资产荒,国债收益率已经低到让人觉得不合理的地步了,为什么机构对于配置股票还是很谨慎,估值下不来是一个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年新年伊始的暴跌未必不是一个积极的中长期信号。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年11月参与A股市场交易的投资人数量大约为万,占到持仓投资人的70%,但是在上周,仅有不到万的投资者参与了市场交易,整个市场的交易处于一个比较清淡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少量的卖盘就可能对股价造成显著影响。
另外,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熔断机制的阙值设计放缓了买盘入市的节奏:在估值调整和种种利空因素的推动下,指数下跌了5%,然而仅有2%的熔断阙值间隔使得市场反应的空间很小,买盘来不及入场整个市场就休市了。因此,卖盘对股票价格的下行影响被流动性缺乏放大了。但是我们认为,在估值调整到位的前提下,熔断机制仅能够推迟买盘进场的时间和节奏,流动性侧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短期。
一些鲜为人知的中概股周三的表现就更疯狂了。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多只中概股成交量暴增几十倍,走势犹如过山车,触发数十次熔断,其中多为小型金融股。
稳胜金融54次触发熔断,房多多23次触发熔断,嘉银金科8次触发熔断,金融界10次触发熔断,普益财富6次触发熔断。截至周三收盘,在线融资平台嘉银金科盘中放量暴涨%,股价收涨96.61%,创去年5月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
上月收到纳斯达克除牌决定书的稳盛金融涨.80%,盘中最高涨%。自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到年初,稳胜金融股价飙升了4,%,让很多投资者非常不解。截至周三,该股已从最高点跌了98%。
周二飙升%的房多多周三重挫66.38%,尽管该公司早些时候表示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扩大了市场份额。普惠财富收涨7.6%,盘中一度上涨41%。上述每只个股都因为波动过大而多次触发熔断。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触发了它们股价的异动。中国周三公布的信贷增长数据与分析师预期基本相符。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因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立法,如果中概股不允许美国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美国将禁止他们在美上市交易。
温馨提示:本文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