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烧纸钱,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丧葬文化,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而现如今,全国各地却纷纷禁止烧纸钱,尤其是在3月26日,江苏南通更是发布了一则“一刀切”的公告。
明令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纸钱等丧葬用品。
这则公告一出,直接引起了全国的热议。
丧葬文化虽然“不吉利”,但却是不可代替的特殊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丧葬文化,禁烧纸钱这是要弄丢我们的传统文化?那老百姓以后清明上坟烧啥?
禁烧纸钱的背后实际上,南通这次“一刀切”式禁烧纸钱,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看下南通某地夸张的祭祀仪式就懂了。
我们印象里的烧纸钱烧纸扎,一次烧得并不会很多。
但在南通某地,当地人却把2米多高的纸扎别墅摆在路边,祭祀开始就这样点燃,火烧起来的时候,其猛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巨大的火灾,想扑灭都很难做到。
这样的“习俗”让谁看,谁不害怕?这也是南通在清明前突然发布“一刀切”公告的根本原因。
说起来,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早就已经出台过类似的规定,比方说,北京在年就出台过《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条例里明确提出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墓地等地方,焚烧垃圾、杂草、纸钱等易燃物品。
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大城市,也同样陆续出台了禁烧易燃物品的规定。
之所以禁烧这些易燃物品,原因很明确,那就是为了防止引发火灾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禁烧纸钱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从长远角度看,禁烧纸钱确实有益处。
最典型的就是,能减少生活不必要的特殊额外开销,把这些省下来的钱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
就拿“烧纸大户”潮汕举例,在潮汕,当地人不仅跟我一样过传统的春节、元宵、清明等节日,当地还有一些自古流传下来的特殊节日。
比如姑母生、伯公生、公婆母生、大老爷(玉皇大帝)生、鸟财爷生、司命公生、谢神日、送神日、出花园……
这些统统都是传统潮汕人必过的特殊节日,要真过起来,几乎就是“三天一小节,五天一大节”,说起来虽然夸张,但现实就是如此。
而每逢这些特殊节日,潮汕人则都要大量烧香烧纸钱,准备各种用于供奉的食物、酒水。
普通人家就算每次准备的不多,一年下来,也是一大笔开销。
陈容(化名)就是典型的潮汕人,在她家各种祭祀活动一般都是由她负责,她曾做过统计,她家里加起来的月收入大概是2万元,年收入算下来大概有24万左右,而每年花在各种节日的钱,至少得有3万5千元,差不多占据家庭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陈容的家庭算是相对富裕的,在潮汕更多普通家庭月收入才只有几千元,可想而知,每年过节烧香烧纸,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多大的负担。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潮汕多万人口,每年烧掉的香纸足够建造十几座希望小学,这些钱全部被换成香纸烧掉,实在是让人觉得心疼。
对老百姓来说,禁烧纸钱还有一个益处,就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操劳。
还是拿潮汕举例,潮汕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往往都要购买大量贡品,摆得十分隆重。五牲、水果、糕点、花篮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在春节这种最大的节日到来时,潮汕女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们通常在除夕这天,6点就得开始进厨房里忙,一直到下午四五点,大家祭拜完祖先才能休息,这样的工作强度比正常上班都要厉害……
禁烧纸钱后,老百姓清明上坟烧啥?很多人可能会问,禁烧纸钱不就意味着,流传多年的传统文化要丢?那老百姓清明上坟烧啥?
烧纸钱虽然是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但禁烧却也并不代表会把这样的文化弄丢。
古人流传下来这样的文化,是因为古人相信,烧纸钱可以给冥界的先人,或是给各大神明行方便,让他们可以保佑自己。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这些牛鬼蛇神,其实不可能存在,就算存在,也不可能会因为你给他烧点纸钱,就保佑你整体躺家里玩手机就能发大财,毕竟,幸福和财富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因此,烧纸钱这样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把它装在心里,只要我们记得有这样一种文化,就算不去烧纸钱,它也不可能弄丢。
至于禁烧纸钱后,老百姓清明上坟烧啥。
说起来,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拿买纸钱的钱多买点好吃的贡品,摆在先人墓碑前上供,上完供自己还可以吃。
其它国家也给出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替代方案。
日本就通过用塑料纸钱代替纸钱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完的塑料纸钱只要保存得当,来年就还能用,即使只用一次,扔进垃圾桶也可以得到专门的回收,就像回收塑料瓶一样。
因此,只要我们肯想,就一定有代替方案……
参考资料:1.《清明节不能烧纸了?江苏南通一则禁令引热议,官方最新回复》.光明网..03.27
2.《一个潮汕家庭每年要花多少钱拜神?》.大湾腹地..08.03
#科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