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多数人要回老家上坟,以缅怀先人。
在我们汝州,回老家上坟祭祖的时间却不是清明节。汝州东乡上坟祭祖是在二月二,汝州西乡则是今天,即正月十八。上坟只能是男丁及其家人,出嫁的女子是不能在这个时间上娘家坟的。
我老公家在汝州西乡,为了“正月十八”这个重要日子,我特地请了假,买了香烛黄纸冥币,剪了一大捆白纸条,叠了一大兜金元宝,带上点心、蒸馍、水果等贡品,一大早就和小叔子一家人驱车向老家驶去。
回到老家,我们的车先停在祖坟的路边。这里,已停了好几辆车,车旁的族人看见我们下来,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随后,又有一些车辆加入,从车上又下来一些族人。大家聚在一起,谈工作,谈老人,谈子女,谈东谈西……
我老公的爷爷奶奶,在我过门之前就已驾鹤西去;我公公是家中老大,现在也已入土为安。除了我们家和我公公三个弟弟家的人之外,其余的人我大都不认识。老公走在我旁边,不断地给我介绍——这位是某某伯伯,这位是某某叔叔,这位是某某哥,这位是某某弟……“嫁鸡随鸡”,老公的族人就是我的族人,我一一问好。
一大家族的人到齐了,便开始左提右拎着东西,浩浩荡荡往祖坟上去。说是祖坟,其实就两个坟头,其余的坟头早已被平整成耕地了。大家族各个分支的人估计自己更近的祖先坟墓的位置,从南到北,一字排开,有人用土压白纸条,有人往坟上添土,有人摆贡品,有人烧香,有人把“元宝”冥币烧纸拢成几堆……俗话说“隔香不取贡”,贡品要放在香烛之前,香烛之后是要给祖先烧的东西;白纸条既要放在自己这一支的坟头,远族的坟头位置上也都要放一点;“元宝”冥币烧纸也一样,既要放在自己这一支的坟前,远族的坟头位置前也都要放一点……“元宝”冥币烧纸点燃了,鞭炮烟火也随之燃放起来——鞭炮烟火钱是按各家人数凑的。“元宝”冥币烧纸燃尽了,族人要从南到北,在各个香烛前磕头。然后各家取回各家的贡品,互相交换着品尝着离开……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上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上坟,缅怀先人,可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上坟,让人不忘出处,让人学会感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人不忘出处知道感恩,才会思乡念家永不脱离祖国温暖的怀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族凝聚力强大,中华民族才会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族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