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
离春节只有明、后两天了,仔细聆听
仿佛已经听到春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脚步
将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我,
这个时候越来越恐惶,莫名惧怕
春节是正月初一那一天,要说过年
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就要算过年了
有民谣为证:
廿三,糖瓜粘
廿四,扫房子
廿五,磨豆腐
廿六,割年肉
廿七,杀年鸡
廿八,把面发……
也就是说今天该发面了,明天蒸馒头
您家里今天发面了吗?
过年蒸馒头那可是大有讲究,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除夕夜和春节当天祭祀用品
我们的传统节日,少不了祭祀
祭祀少不了香火和贡品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贡品的选择多样化,蛋糕、坚果、稀有小食品、各种水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非常丰富
遥想在缺衣少食的农耕时代
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哪来那么多贡品?
但是传统不能丢,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忘
于是人们就想办法
拿出家里最好的粮食——小麦面粉
加工成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以及各种花馒
不仅图个吉利、好兆头,还有来年的美好愿望
就样的贡品用于祭祀,最虔诚,最用心,也最真诚
馒头代表的不仅是一份虔诚
还有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更上一层楼的美好寓意
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花馍当属晋南花馒
无论是用色,还是图案,都是浓浓的中国风
晋南花馒早已名扬四海
是我们山西面食的特色和代表
每年的面食节上,都会有晋南花馒的身影
人们围着形态各异的花馍,发出阵阵感叹
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我中华文化悠久
时不时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二、走亲访友的礼物
现如今,人们走亲访友,多带礼盒、牛奶等
这是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慢慢演变而未的
有知道三十年前带什么的吗?
亲身经历过的农村人一定记忆犹新,馒头
想起这一物,真是好有年代感,满满的时代印记,满满的童年回忆
大年初二开始,爸爸推着家里最值钱的自行车
后座的侧面绑上馒头,老大坐前面横梁上
妈妈抱着小的坐在后座上
一家人就这么浩浩荡荡开始走亲访友之旅
那场面,谁敢说没有年味儿?
那个时候,馒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普通馒头,一种是花馒,配以枣,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枣花”
要在年前全部蒸出来,大年初二走亲访友用
根据亲友的亲疏关系,选择馒头和枣花的数量和比例
枣花的数量数量越多,卖相越好
就说明亲友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越高,越亲近
三、招待客人的速食
过年,走亲访友那是必修课
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左右
亲友之间相互拜年问候,怎能少了吃饭?
我大中国可是礼仪之邦,中华美食更是享誉全球
待客之道,美食先行
所以主人家里就要备一些必要的速食
馒头就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
有客人了,如果客人要赶时间着急走
热上一锅馒头,炒几个小菜,烩上一锅汤
这就齐活了,又快又美味,吃得还特别舒服
看中间那么多老鼠,来给您拜年啦!
来年一定“鼠”您运气旺,果断收下吧!
朋友们,过年你们家里准备馒头吗?
是自己动手蒸的,可是在外面买现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