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孕育出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是史书上的自夸自吹。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古人在跨越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鸿沟时。也不忘在发展物质文化时,开拓一下精神文明。他们在不断发展探索中,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使中国获得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其中,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斥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餐桌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史书记载,古人宴请宾客自有一套繁琐而庄重的餐桌文化。比如请人吃饭之前要提请送拜帖,为了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要焚香净身去除污秽。到了吃饭的那一天,全家人妆扮妥帖以后提前到大门口等待客人的到来,吃饭之前要先给客人冲泡一杯香茶。吃饭过程中谨遵食不言的规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菜。
随着时间的流失,传统的餐桌礼仪已经被我们简化了许多。不过,其中一些充满寓意的礼仪文化依然存留在我们的饭桌上。比如:“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虽然听起来很怪异,里面却包含了大量的风俗文化。
一、菜不摆三
三因音同散、丧等晦气字,因此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个颇受忌讳的字。天地方圆,讲究阴、阳、人和,因此我国古人在祭祀祖宗时,摆放的贡品都是三份,如果在宴请客人时,只摆放三道菜会被客人误会你在诅咒他,不吉利。而且,请客吃饭都是联络感情或是用于谢礼,如果你只摆三个菜,未免显得太小气,会伤了亲朋好友之间的和气。因此,基于以上几个原因,餐桌礼仪上有了菜不摆三这个规矩。
二、筷不成五
这个规矩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代交通不便且喜爱打丈,亲人出门在外动辄几个月没有消息,家人时常害怕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而如果在餐桌上放五根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长两短这个不吉利的词,因此为了安慰自己也为了给亲人祈福,古人不允许有五根筷子出现在桌子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桌子上不允许出现泪筷和粘筷这两种筷子,以及不准出现横筷、叉筷和倒筷这三种筷子的摆放方式。泪筷是指没有擦干水珠的筷子,粘筷是指用过没洗的筷子,这两种筷子出现在桌子上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而那三种摆放筷子的方式,一般出现在祭祀仪式上。
三、宴不坐六
这个规矩的由来跟中国人喜欢骂人乌龟王八蛋有关。古人吃饭落座讲究顺应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因此,无论几人一般都是两两入做,如果人数不少于四人的话还要照顾到四个方位都有人坐下。因此,如果是六个人的话,从上方看那个组合有点像乌龟的简笔画。因此,为了杜绝乌龟的出现,一般都会杜绝六人出现在餐桌上的情况。不得不说古人的想象有点丰富,不过,今天的人已经不太讲究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