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信仰,带给人平安与喜乐的精神力量郑

财神,是深受中国人信奉的掌管人间财富之神。为了求吉利、得财,春节期间人们要进行一系列敬奉财神的活动,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财神文化。年深日久,财神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已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财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信仰与心理寄托。

在民间,人们普遍供奉的财神是赵公明,他黑脸、浓须,头戴铁冠,手持银鞭,身骑黑虎,煞是威武。赵公明颇为神异,不但变化多端,还能呼风唤雨,解除瘟疫,保命消灾,只要对他诚心祭拜,就可成功得财,因此民间尊奉其为“武财神”。赵公明原来是瘟神、鬼帅,后被玉皇封为“玄坛元帅”,并掌管赏罚诉讼。再后来,经过几番历史演变,他摇身一变,成为堂堂的人间财神,也可谓是修成正果了。

另一位被奉为“武财神”者,是忠信仁义的关羽。关羽即关公,他一身武艺,讲信用、重义气,能够赐福镇宅、维护商界秩序,被人尊为“武财神”和行业保护神,成为一切恶鬼凶神的有力驱逐者。

财神“有武必有文”,比干就是一位“文财神”。比干是商朝殷纣王的叔父,他生性耿直,异常忠诚,因屡次直谏纣王惨遭剖腹挖心。他失心之后,无心无向,公正无私,因此被后人尊奉为文财神。

比干死后被封为“福禄财神”,即“福禄寿”中的“禄”。他一副文官打扮,头戴纱帽,身穿蟒袍,手捧如意,足踏元宝,神态安慈,笑意盈盈。

赵公明和关羽,是所谓的“正财神”,通常被人供奉在正中位置。在正财神的旁侧,时常还供奉着其他的财神,人们称之为“偏财神”。民间的偏财神通常是指利市仙官(姚少司)、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李诡祖)、五显财神(兄弟五人,宋代被封为王)和富财神(明朝巨富沈万三)。在人们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是所谓的“准财神”,就是虽然没有财神封号,但却能为人们带来财运,于是也受人尊崇,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刘海蟾,他有一只能口吐金钱的三足蟾蜍,时常四处救济穷人,很受人们爱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着请财神,期盼得其护祐,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正月初五,据说是财神的生日。这一天天还没亮,人们就燃上香火,摆上贡品,争先恐后地迎接“五路财神”进门,以求迎祥纳福、财源广进。这种风俗被称为“抢路头”。清人蔡云对此有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五路财神”通常指赵公明及其手下的四位神仙,包括利市仙官姚少司、招财使者陈九公、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这四人都掌管一定的财富,因而常会和赵公明一起受人供奉。尤其是利市仙官姚少司,时常被配置在其他文、武财神身旁,张贴在门庭上,以图吉利、发财。对财神的敬奉融入了人们的真诚感情,寄托着人们渴求财富的美好心愿。财神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一种让人充满平安、喜乐的精神力量,似乎同做人之道也有某种密切联系。一个诚信公正、平和待人的人,自然能够如同磁场一样地纳气聚财。因此对财神的崇拜,实际上也就是对做人之道的崇拜。关于此点,值得我们用心琢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riliyaa.com/ltsy/11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