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天眼》,追踪监管动态,洞察股市黑洞,护航投资之路。
A股明星华谊兄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未来或将面临质押危机、商誉减值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老影迷们应该都对冯小刚拍的电影《手机》印象颇深,剧中男主角严守一是“有一说一”栏目的主持人,被塑造成经典的“渣男”形象,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认为该电影恶意影射自己,风波的种子自此埋下。
近日时逢《手机2》拍摄宣传,崔永元微博因“旧恨”怒撕冯小刚,范冰冰发布的一组剧照将自己卷入风波,随后崔永元微博怒曝演员签“阴阳合同”偷税,将矛头直指范冰冰,税务部门宣布介入调查。
娱乐圈的风波很快发酵到二级市场,华谊兄弟是范冰冰的前东家,冯小刚又是其股东,受到波及最大,6个交易日下跌16.26%。而范冰冰持股的唐德影视亦6个交易日下跌13.64%,其主演该公司投入数亿拍摄的电视剧“赢天下(巴清传)”,因各种原因至今不能上映。
股权质押疑似误读或引发连锁反应
事件发展到目前,本来只需静待税务部门的调查结果,但一则华谊兄弟实控人王忠军、王忠磊高比例质押的新闻在上周末持续发酵,更有自媒体称二人或效仿贾跃亭跑路,崔永元昨日下午也发博称“华姨(原文)家的老大老二是要跑路的”。
消息源于公司6月6日的一则公告,王忠军于6月5日质押约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0.36%。王忠磊于5月23日、5月29日、6月5日共3次合计质押约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0.98%。据此公告,王忠军共持有公司约万股,已累计质押约万股,质押比例为89.98%。王忠磊共持有约万股,累计质押约万股,质押比例为83.18%。
不过,王忠军、王忠磊在合计质押所持股份11.34%的同时,还有12.80%的所持股份解除质押,因此大概率是质押的到期续作,或是股价下跌后防止风险的重新质押。
历史数据显示,年王忠军、王忠磊的质押比例已超过90%,此后数年至今持续高比例质押。另外在二级市场,大股东高比例质押也较为常见。
然而在此特殊时点,就变得尤为引人注目。乐视网贾跃亭、保千里庄敏质押跑路的案例已让市场心有余悸。
金融界《天眼》曾就质押用途等问题致电华谊兄弟,得到的回应是股权质押不是抛售股票,不代表不看好公司未来,股权质押的资金用途是项目投资及股权投资。
而未来华谊兄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是,股价受到波及而引发的股权质押平仓等连锁反应。
华谊曾是王氏兄弟“提款机”一年套现超11亿
昨日晚间,风波中的华谊兄弟首次发公告辟谣,称王忠军、王忠磊自年至今未减持过公司股份,不存在抛售所持公司股份套现的行为。年11月24日至今,王忠军、王忠磊累计增持金额合计约6.4亿元。
不过,在年之前,华谊兄弟曾是王氏兄弟的“提款机”。
根据深交所信息,王中磊、王忠军在年间6次通过大宗交易及竞价交易减持,合计金额超11亿元,彼时成交均价基本都在30元以上,此后华谊兄弟一路下跌至今仅为6.96元/股。
时任华谊兄弟董秘的胡明对于二人减持的解释是“因孩子工作、个人理财、投资新项目所致,投资新项目后期将会再行注入上市公司。”彼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而被兄弟二人的电影梦“说服”入局的马云,早在年就开始减持,至年减持4次套现超过6亿,给出的理由竟是“改善生活”,实在贻笑大方。
对于约6.4亿元的增持,公告显示年底王中磊、王忠军第一次增持约万股,总价3.29亿元,增持成本在38-41元/股之间,高于减持价格。年4月王中磊、王忠军第二次增持约万股,总价2.40亿元,增持成本在25-27元间,低于减持价格。
事实上股价下跌也让王氏兄弟损失不小,上述第一次以38-41元/股成本通过资管计划增持的股票,在年4月续作时成交价格为8.29元/股,复权后(期间曾10送10)亏损超过50%。
高业绩对赌惹争议商誉利剑高悬
近年来影视行业陷入发展瓶颈,促使行业产生了新“套路”,成立一家公司通过明星股东、作品票房等概念炒作估值,再由上市公司进行高溢价并购。这样既增厚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又能将一些原本估值模糊的“轻资产”在二级市场完成套现。
但高溢价就会带来高商誉,一但并购时的业绩对赌无法完成,就会造成商誉减值,短时间内就会给公司盈利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造成二级市场股价波动。所以市场对于这样的并购往往并不买单,此前文投控股溢价.90%收购演员杨洋、刘颖参股的悦凯影视,就曾遭市场质疑并引发监管询问,股价在期间出现大跌。而在长城影视的多笔高溢价并购期间,股价也曾出现较大波动。
华谊兄弟近年来同样陷入瓶颈,营业收入从年的38亿元到年的39亿元始终未能突破。而于此同时的是遭质疑的多笔并购,年华谊兄弟分别以7.56亿元、10.5亿元的价格,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浩瀚)70%股权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美拉)70%股权。其中,东阳浩瀚的股东包括李晨、杨颖(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而东阳美拉是冯小刚持股99%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收购决定时,东阳美拉成立时间只有2个月,总资产1.36万元;而更夸张的是东阳浩瀚仅成立了一天,总资产万元。对于上述并购的质疑,直至今日未曾间断。
华谊兄弟近期曾表示,东阳浩瀚在综艺领域有充足的项目储备,业绩承诺完成率极高。
而东阳美拉的业绩对赌则更为被市场担心。并购时的业绩承诺期限为5年,经过计算从年至年,每年需要分别实现约1亿元、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1.75亿元的净利润。
根据华谊兄弟披露的年和年年报,年东阳美拉实现净利润1.01亿元,年实现净利润1.17亿元,连续两年都是“擦边”过关。尤其是年芳华因为种种问题反复推迟上映,好在最终赶上末班车并且贡献约12亿元票房,使得承诺业绩达成。但今年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无论是崔永元对于《手机2》风评的负面影响,还是税务调查可能引发的不确定性,都为业绩对赌能否顺利完成埋下了隐患。
中信证券分析师秦培景梳理了年以来近笔并购案例后发现,第一年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概率是8%,第二年是23%,第三年则上升至47%。如果第二年不达预期,那么第三年继续不达预期的概率达到64.3%。
对于争议并购,华谊兄弟董秘高辉近日对媒体表示:“和明星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以明星为公司股东的合作方式,明星对于公司会有更强的的责任心和向心力。而‘5年对赌+溢价’是A股比较常规的并购模式。”
影坛一哥内忧外患未来何去何从?
早年间华谊兄弟签有大批一线艺人,曾是内地影坛一哥。但近年间随着周迅、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等人的出走,其逐渐式微。较为出名的明星IP只有郑凯、冯绍峰、杜淳等,在粉丝经济火热的情况下明显成色不足。事实上在IP资本化的大背景下,艺人成立个人工作室趋势已无法避免,这对于每个影视公司都是挑战。而双方在资本市场上千丝万缕的股权关系,可以看做是维系合作的另一种形式。
从作品上看,华谊兄弟则过于依赖冯小刚,近年来其一个人几乎贡献了华谊兄弟作品的半壁江山。华谊兄弟在年年报的风险提示中就曾表示,少数签约制片人及导演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核心专业人才变动给公司经营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了内因,外部的追赶者也步步紧逼。根据年年报,万达电影和中国电影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超过了华谊兄弟。而从票房收入上看,光线传媒也在紧紧追赶,年华谊兄弟票房43亿元,光线传媒票房55.76亿元;年华谊兄弟票房31亿元,光线传媒票房64亿元;年,华谊兄弟票房51亿元,光线传媒33亿元。双方交替领先。
传统的影视路线遇到瓶颈,华谊兄弟曾提出“去电影化”,开始了对外投资之路。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年1.49亿投资掌趣科技,至去年已将绝大部分股权抛售,累计套现约25亿元。但公司整体的投资收益并不稳定,年报显示该科目在年实现6.27亿元,年激增至11.19亿元,而年又下降至7.70亿元。
此外其他方面的转型也难言成功,年9月挂牌新三板成为“粉丝经济第一股”的华谊创星,年实现营收1.13亿元,但净利润亏损.71万元。
目前根据公告,华谊兄弟也在打造类似迪士尼乐园的电影城,目前内地市场进入该领域的还有国际巨头环球影业和本土的万达电影。相对于经营地产驾轻就熟的万达来说,从“轻资产”转型“重资产”的华谊兄弟前途未卜。
可达赞赏